TOP

中医智慧照护,中风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之路

2025-03-16 17:1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中风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 PSA)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语言理解、表达、阅读或书写能力的障碍。中医将其归为"中风不语""喑痱"范畴,认为其病机与"风、火、痰、瘀"阻滞脑络,或"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相关。现代康复医学结合中医智慧,通过针灸、中药、言语训练及情志调理,为失语患者提供了一条独特的康复路径。 

一、中医对中风后失语的认识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中风后失语的核心病机是"脑络瘀阻,窍闭神匿",即气血瘀滞、痰浊蒙蔽清窍,导致语言功能受损。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风痰阻络型:言语含糊、舌强不语,伴头晕、痰多,舌苔厚腻。 

气虚血瘀型:语言费力、声音低微,伴肢体无力,舌质紫暗。 

肾精亏虚型:记忆力减退、命名困难,多见于老年患者,舌红少苔。 

2. 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祛风化痰(适用于风痰阻络) 

益气活血(适用于气虚血瘀) 

补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虚) 

二、中医智慧照护的康复方法

1. 针灸疗法:通络开窍,醒神益智

针灸是中医治疗失语症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修复神经功能。常用穴位包括: 

头针疗法: 

语言区(颞三针):位于颞部,刺激大脑语言中枢。 

四神聪:位于头顶,改善认知功能。 

体针疗法: 

廉泉、通里:改善舌肌运动,促进发音。 

合谷、足三里:调节全身气血,增强康复效果。 

治疗建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可配合电针增强刺激。 

2. 中药调理:辨证论治,促进语言恢复

根据证型不同,中医选用不同方剂: 

风痰阻络型:解语丹(天麻、胆南星、石菖蒲)祛风化痰。 

气虚血瘀型: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川芎)益气活血。 

肾精亏虚型:地黄饮子(熟地、山茱萸、远志)补肾益脑。 

辅助疗法: 

石菖蒲煎水含漱:刺激舌部神经,促进语言恢复。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如廉泉穴):改善局部微循环。 

3. 言语训练:结合中医"五音疗法"

中医认为,语言与五脏相关(肝主呼、心主笑、脾主歌、肺主哭、肾主呻),可通过声音训练调节脏腑功能。康复方法包括: 

单字发音训练:从简单元音(如"啊""喔")开始,逐步过渡到词语。 

五音对五脏训练: 

角音(木,对应肝):练习"嘘"声,舒缓情绪。 

徵音(火,对应心):练习"呵"声,增强语言流畅性。 

朗读经典(如《千字文》):利用韵律节奏,促进语言记忆。 

4. 推拿与导引:改善舌肌功能

中医推拿可促进面部及舌部肌肉协调,常用手法: 

点按廉泉、承浆穴:增强舌肌力量。 

揉捏颊车、地仓穴:改善口唇运动。 

"叩齿吞津法":每日晨起叩齿36次,促进唾液分泌,增强口腔肌肉协调性。 

5. 情志调理:疏肝解郁,增强信心

失语患者常因沟通障碍产生焦虑、抑郁,中医强调"肝主情志",可通过以下方式调节: 

音乐疗法:聆听宫调(健脾)、角调(疏肝)音乐,稳定情绪。 

冥想导引:练习"六字诀"呼吸法(嘘、呵、呼、呬、吹、嘻),调节气血。 

家庭支持:家属应耐心倾听,鼓励患者用肢体语言或图画表达需求。 

6. 饮食调养:补脑益智,避免痰湿

宜食:核桃、黑芝麻、深海鱼(补脑)、山药、莲子(健脾)。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易生痰湿)。 

推荐药膳: 

天麻鱼头汤(祛风通络) 

核桃黑豆粥(补肾益脑) 

三、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早期干预:中风后3-6个月是语言康复的黄金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循序渐进:从简单发音到复杂句子,避免急躁导致挫败感。 

环境适应:减少噪音干扰,提供安静、鼓励性的交流环境。 

综合康复:结合现代言语治疗(如Schuell刺激疗法),提高康复效率。 

四、结语

中风后失语的康复是一条需要耐心与毅力的道路,中医智慧照护通过整体调理、身心同治,不仅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更能调节体质,预防复发。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工治未病",在康复过程中,养心、调气、通络三者结合,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在现代医学与中医的协同作用下,失语患者能够重获沟通的自信,回归正常生活。

(付小丽 信阳市中医院 康复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