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智慧护理,面瘫患者的康复之旅

2025-06-19 18:4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面瘫,中医称为"口眼歪斜"或"面瘫风",是一种因面部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面部肌肉运动失常的疾病。患者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如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流涎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面瘫多由病毒感染、受凉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而中医则将其归因于"风邪侵袭"或"气血不足"。在面瘫的康复过程中,中医智慧护理结合针灸、推拿、中药及情志调理,为患者提供了独特的康复路径。

一、中医对面瘫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生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有关,尤其是"风邪"。《黄帝内经》记载:"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易侵袭人体头面部,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面瘫。此外,情志不畅、劳累过度或体质虚弱也可能导致正气不足,使外邪乘虚而入。

中医将面瘫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风寒型:多因受凉或吹风后发病,表现为面部发紧、畏寒、舌淡苔白。

风热型:多因病毒感染或体内有热,表现为面部灼热、口干、舌红苔黄。

二、中医智慧护理的康复方法

1. 针灸疗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针灸是中医治疗面瘫的核心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恢复神经功能。常用穴位包括:

地仓、颊车:改善口角歪斜 

阳白、四白:帮助眼睑闭合 

合谷、足三里:增强全身气血 

针灸治疗通常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早期介入可显著提高康复率,配合电针可增强刺激效果。

2. 推拿按摩:柔筋活络,缓解僵硬

中医推拿通过轻柔的揉、按、捏等手法,促进面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常用手法包括:

点按法:重点按压患侧穴位,如太阳穴、翳风穴。 

揉捏法:用拇指和食指轻揉面部肌肉,从额头至下颌,沿经络走向操作。 

擦法:用手掌小鱼际部位在患侧来回摩擦,以局部发热为度。 

患者也可自行按摩,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3. 中药调理:祛风通络,扶正固本

根据辨证分型,中医会开具不同的方剂:

风寒型:选用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祛风散寒。 

风热型:选用银翘散加减,清热解毒。 

气血不足型:配合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 

此外,可用中药外敷,如艾叶、生姜煮水热敷患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 情志调理:舒缓焦虑,增强信心

面瘫患者常因容貌改变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中医强调"情志致病",因此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可通过以下方式调节:

音乐疗法:聆听舒缓的五行音乐(如角调、宫调)以疏肝健脾。 

呼吸导引:练习"六字诀"呼吸法,调节气血运行。 

家庭支持:家人应多鼓励患者,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康复。

5. 饮食调养:补益气血,避免生冷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面瘫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

宜食:黑豆、红枣、山药、生姜等温补食物。 

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以免加重气血阻滞。 

药膳推荐: 

黄芪炖鸡汤(补气活血) 

天麻鱼头汤(祛风通络) 

三、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避风保暖:避免直接吹风,尤其是空调、风扇直吹面部。 

适度锻炼:练习"鼓腮""吹口哨"等面部动作,防止肌肉萎缩。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伤气血。 

坚持治疗:面瘫康复需耐心,一般需1-3个月,不可半途而废。 

四、结语

面瘫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医智慧护理通过整体调理、内外兼治,不仅帮助患者恢复面部功能,更能调整体质,预防复发。在现代医学与中医的结合下,面瘫患者能够更科学、更温和地走向康复。正如《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养护正气,才是健康之本。

(付小丽 信阳市中医院 康复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