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旦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往往会第一时间联想到颈椎病。然而,有一种疾病常常被大家忽视,它就是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就像一个善于伪装的"小偷",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颈动脉狭窄的"伪装"症状
颈动脉狭窄之所以容易被误诊,是因为它的症状与颈椎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头晕是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颈动脉狭窄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大脑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患者会经常感到头晕。这种头晕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尤其在突然改变体位,如从卧位快速站起时,头晕症状可能会加重。而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多与颈部活动有关,比如转头、仰头时容易诱发,还可能伴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
视力模糊也是颈动脉狭窄的常见表现。颈动脉狭窄可能影响眼部的血液供应,导致视网膜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出现视力模糊、眼前发黑,甚至短暂性失明等症状。一般表现为单眼视力障碍,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恢复,但可能会反复发作。颈椎病也可能引起视力问题,但通常还会伴有其他颈部症状,如颈部僵硬、疼痛等。
除了头晕和视力模糊,颈动脉狭窄还可能引起其他症状。比如肢体无力,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一侧肢体的无力或麻木感,在行走或持物时,感觉肢体不听使唤,手中的物品可能会掉落,严重时甚至无法站立或行走,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可自行缓解,但可能会频繁发作。还可能出现思维迟钝,表现为思考问题变得缓慢,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逻辑不清晰,对外界的反应也变得较为迟钝。另外,有些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说话不清楚、言语表达不流畅、找词困难或理解他人语言困难等情况,就像突然“舌头打结”一样,这是因为大脑中与语言功能相关的区域血液供应不足,影响了语言中枢的正常功能,通常也会在短时间内恢复。
二、颈动脉狭窄的"真面目"
颈动脉狭窄主要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管腔狭窄,影响脑部供血。当颈动脉狭窄程度达到50%以上时,会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75%以上的狭窄通常被视为重度,会更频繁地引起头晕及其他缺血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老化,加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影响,血管内壁会逐渐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变窄。这些斑块就像水管里的水垢,会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
三、如何揪出颈动脉狭窄这个"伪装者"
既然颈动脉狭窄如此善于伪装,那么我们该如何发现它呢?目前,有多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揪出这个“伪装者”。
超声检查是颈动脉狭窄的首选筛查方法。它无创、便捷,通过高频声波成像评估颈动脉的血流速度和管壁厚度,能够初步判断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不过,超声检查受操作者经验和患者解剖结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CT血管造影(CTA)通过注射对比剂,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清晰显示颈动脉的三维结构。该方法分辨率高,能够准确评估狭窄程度和斑块钙化情况,但需要接触辐射,且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一定风险。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利用磁场和射频波成像,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结构。该方法无辐射,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评估斑块成分和炎症程度,但检查时间较长,对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适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注射对比剂,实时观察颈动脉血流情况,准确性高,能够为手术提供精确指导,但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
四、预防颈动脉狭窄,从生活点滴做起
预防颈动脉狭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至关重要。要减少盐分摄入,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血管壁斑块的形成。
适量运动也不能少。建议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降低颈动脉狭窄的风险。
控制基础疾病也不容忽视。如果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方案,以减缓血管病变的进展。
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不一定是颈椎病引起的,颈动脉狭窄也可能是幕后黑手。我们要提高对颈动脉狭窄的认识,当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守护我们的健康。
(杨蝶 河南电力医院 功能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