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部分肠管及系膜套入相邻的肠腔内,导致肠道梗阻、肿胀甚至缺血坏死高发人群为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宝宝,成人较少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肠套叠。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肠息肉、肿瘤、憩室有关的成人。肠套叠发生在回肠、结肠,套入部肠管较长,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发生在小肠,套入部较短,探查过程中蠕动良好,部分可观察。
二、肠套叠的典型症状
腹痛:突发阵发性哭闹,疼痛时部分婴幼儿表现为蜷缩身体、面色苍白。
呕吐:初期为奶汁或食物,后期可能含胆汁呈金黄色。
果酱样大便:肠套叠时间过长后,肠道出血后排出暗红色黏液血便。
腹部包块:触摸腹部可发现“腊肠样”包块。
三、超声检查:肠套叠诊断的“金标准”
超声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工具,无辐射、无创、操作便捷,尤其适合儿童。
超声下的典型表现:短轴呈“同心圆”或“靶环征”,套叠的肠管形成多层同心圆结构,类似“洋葱横切面”(外层为鞘部肠壁,内层为套入肠管);长轴呈“套筒征”,形似“三明治”或“多层管状结构”,可见肠壁水肿增厚。
肠系膜脂肪包裹:套入的肠系膜脂肪在超声中呈高回声团块。
肠梗阻征象:近端肠管扩张,内容物增多,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继发性肠套叠可在套入部头端观测到异常回声。
四、超声的优势
安全无辐射:避免X线对儿童的潜在伤害。
快速诊断:探查条件可得情况下超声可快速诊断肠套叠,为治疗争取时间。
动态观察:可实时监测灌肠复位治疗的效果。
准确性高:敏感性达90%以上,特异性接近100%。
五、肠套叠治疗方法:
传统治疗方法为X线下空气灌肠,部分患儿抗拒,目前还有一种选择,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的治疗水灌肠复位。
对于发病时间短(一般<48小时)、无肠坏死的患儿,超声引导下水灌肠是首选治疗方法。
即通过肛门注入温生理盐水,利用水压将套叠的肠管推回原位。
成功率:约80%-95%,无辐射,创伤小、恢复快。
禁忌症:肠穿孔、腹膜炎、休克患儿需紧急手术。
六、家长须知
早发现、早就医:若孩子突发哭闹、呕吐、血便,立即就诊。
避免盲目按压腹部:可能加重肠管损伤。
术后护理:灌肠成功后需禁食观察,逐步恢复饮食。
肠套叠有复发可能,部分孩子可能短时间内多次肠套叠,家长在灌肠后仍要注意观察孩子情况,不可掉以轻心。
七、总结
超声检查能快速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肠套叠。家长需警惕孩子的异常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注:本文为科普内容,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建议。
(景丹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 超声医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