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胃部因疾病接受手术治疗后,这颗 “新生胃” 变得格外脆弱,它的消化、吸收功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饮食作为直接与胃部接触的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了解胃部术后的饮食禁忌与推荐,成为每位患者及家属的必修课。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饮食,精心守护这颗 “新生胃”。
一、认识胃部手术:了解 “新生胃” 的改变
胃部手术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胃部分切除术、胃全切术、胃旁路手术等。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胃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手术后的胃部在容量、消化液分泌以及蠕动能力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改变。
胃部分切除术会使胃的储存空间变小,原本可以容纳较多食物的胃,现在一次只能接纳少量食物;胃全切术更是直接移除了整个胃,食物不再经过胃的初步消化,而是直接进入肠道;胃旁路手术则改变了食物的正常消化路径 。这些改变使得 “新生胃” 对食物的消化和处理能力大幅下降,对饮食的要求也更为苛刻。如果不了解这些变化,仍然按照术前的饮食习惯进食,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影响身体恢复。
二、术后饮食阶段划分:循序渐进恢复饮食
胃部术后的饮食恢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根据身体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调整,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禁食期
术后初期,为了让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促进伤口愈合,患者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禁食。在这个阶段,营养主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供给,以保证身体的基本代谢需求。禁食期的时长因手术方式和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为 1 - 3 天。在此期间,患者和家属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切勿擅自进食,否则可能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引发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
(二)清流食期
当患者的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出现肛门排气、肠鸣音正常等情况后,可在医生的评估下进入清流食期。此阶段的饮食以清淡、易于消化吸收的液体食物为主,如米汤、稀藕粉、过滤后的蔬菜汁等。这些食物几乎不需要胃部进行消化,就能迅速被肠道吸收,减轻 “新生胃” 的负担。
清流食应少量多次给予,每次进食量控制在 30 - 50 毫升,每隔 1 - 2 小时进食一次。需要注意的是,清流食中应避免含有牛奶、豆浆等易产气的食物,防止引起腹胀。同时,食物的温度要适中,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引发不适。
(三)流食期
在清流食期适应良好,且没有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后,可过渡到流食期。流食相较于清流食,营养成分更为丰富,除了米汤、藕粉外,还可以选择稀粥、蛋花汤、过滤后的肉汤等。流食的进食量可适当增加,每次 100 - 150 毫升,每日 6 - 8 次。
制作流食时,要确保食物质地均匀、细腻,避免有颗粒状物质,以防堵塞吻合口或增加胃部消化负担。同时,要注意控制食物的油脂含量,避免过于油腻,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四)半流食期
随着胃部功能的进一步恢复,患者可进入半流食期。半流食的食物形态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既有一定的稠度,又易于消化,如软面条、蒸蛋羹、南瓜泥、土豆泥、肉末粥等。半流食的进食量可调整为每次 200 - 300 毫升,每日 5 - 6 次。
在半流食期,患者可以开始尝试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鸡肉、豆腐等,以补充身体恢复所需的营养。但要注意将食物加工得软烂,便于消化。此外,仍需避免食用粗纤维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韭菜、苹果(带皮)等,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
(五)软食期及普食期
当患者对半流食适应良好,且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后,可逐渐过渡到软食期,再慢慢向普食期过渡。软食期的食物质地较软,易于咀嚼和消化,如软米饭、发面馒头、嫩青菜叶、去皮水果等。进入普食期后,患者的饮食基本可以恢复正常,但仍需遵循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的原则,避免食用刺激性强、不易消化的食物。
每个饮食阶段的过渡都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在饮食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应暂停当前饮食阶段的过渡,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饮食方案。
三、饮食禁忌:避开雷区,呵护 “新生胃”
胃部术后,患者的饮食存在诸多禁忌,稍有不慎就可能对 “新生胃” 造成伤害,以下是需要重点避免的食物和饮食习惯。
(一)刺激性食物
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以及过酸、过甜、过咸的食物,都会对脆弱的 “新生胃” 产生强烈刺激,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引起烧心、反酸、胃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因此,术后应严格避免食用这些刺激性食物。
同时,咖啡、浓茶、酒精等饮品也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会刺激胃黏膜,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增加胃肠道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应坚决远离。
(二)不易消化的食物
油炸食品如炸鸡、油条等,含有大量油脂,不仅难以消化,还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糯米制品如粽子、汤圆等,黏性大,在胃内不易被消化,容易引起胃部胀满不适;坚果类食物如花生、核桃等,质地坚硬,进入胃部后难以研磨,可能损伤胃黏膜,术后患者应避免食用。
此外,粗纤维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韭菜、竹笋、菠萝等,由于不易被消化,也应在术后早期避免食用。即使在恢复后期,也要将这些食物加工得更加软烂,且适量食用。
(三)易产气食物
牛奶、豆浆、豆类及其制品,以及洋葱、萝卜、红薯等食物,在肠道内消化时容易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腹胀、腹痛,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恢复进程。胃部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较弱,对气体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应尽量少吃这类易产气食物。
(四)不良饮食习惯
除了食物本身,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样会对 “新生胃” 造成伤害。术后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由于 “新生胃” 的容量有限,一次性进食过多会使胃部过度扩张,增加胃肠道负担,甚至可能导致吻合口破裂。同时,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充分咀嚼食物可以使食物变得更细小,减轻胃部的消化负担,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此外,进食时应避免说话,防止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胃肠道,引起腹胀。饭后也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四、饮食推荐:科学搭配,助力恢复
除了了解饮食禁忌,选择合适的食物进行科学搭配,对于胃部术后患者的恢复也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适合胃部术后患者的饮食推荐。
(一)高蛋白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恢复的重要营养素,胃部术后患者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力。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如鸡肉、鱼肉、瘦牛肉)、蛋类、奶制品(如低脂牛奶、酸奶)、豆类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等。
瘦肉可以做成肉末粥、瘦肉羹等易于消化的形式;蛋类可制作成蒸蛋羹、蛋花汤;酸奶富含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适合胃部术后患者食用。但要注意,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应选择无乳糖牛奶或酸奶。
(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重要作用。在术后饮食恢复的合适阶段,患者可以选择一些质地柔软、易于消化的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南瓜、西红柿、香蕉、火龙果等。
这些蔬菜和水果可以制作成蔬菜泥、水果泥或鲜榨果汁(需过滤掉残渣)食用。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 C 含量高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等,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加速伤口愈合。
(三)易消化的主食
胃部术后患者的主食应以易消化的谷类和薯类为主,如小米粥、软面条、山药粥、红薯泥等。这些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且容易被消化吸收,不会给 “新生胃” 带来过多负担。
在制作主食时,可根据患者的口味和喜好进行搭配,如在小米粥中加入适量红枣、桂圆,既增加了营养,又提升了口感。
(四)营养补充剂
在术后饮食恢复的早期阶段,由于患者的进食量有限,可能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此时,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当补充一些营养补充剂,如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制剂、蛋白粉等,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但要注意,营养补充剂不能替代正常饮食,应在饮食逐渐恢复正常后,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减少或停止使用。
五、特殊情况的饮食注意事项
不同的胃部手术方式以及患者个体的特殊情况,在饮食上也有不同的注意事项。
对于胃全切术患者,由于没有了胃的储存和初步消化功能,食物直接进入肠道,容易出现倾倒综合征。倾倒综合征是指进食后短时间内出现心慌、出汗、头晕、乏力等症状,这是因为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引起血糖和血容量的快速变化。为了预防倾倒综合征,患者应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避免食用高糖食物,进食后可适当斜靠在床上倚床休息。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胃部术后患者,饮食控制更为关键。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同时,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燕麦、荞麦、蔬菜等,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老年患者或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由于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在饮食恢复过程中应更加谨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当延长每个饮食阶段的时间,确保身体能够充分适应。
六、饮食与心理:保持良好心态,促进恢复
胃部术后,患者不仅要关注饮食的调整,还要重视心理状态对恢复的影响。手术和饮食的改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进一步加重消化不良等症状。
患者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家属也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可以适当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或进行轻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胃部术后的饮食管理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了解术后饮食阶段的划分、避开饮食禁忌、选择合适的饮食推荐,以及注意特殊情况的饮食事项,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就能更好地守护这颗脆弱的 “新生胃”,促进身体的康复,重新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徐翠红 河南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