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肠道术后饮食与营养补充:为肠道修复注入能量

2022-06-09 20:1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肠道,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以及抵御病菌的重任。然而,当遭遇疾病侵袭,不得不进行肠道手术时,这一精密的系统会受到严重创伤,患者的身体也将面临巨大挑战。此时,科学合理的饮食与营养补充,就如同为肠道修复注入的 “能量剂”,是帮助患者顺利康复、重获健康的关键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肠道术后饮食与营养补充的相关知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且实用的指导。 

肠道手术对身体的影响 
肠道手术,无论是因肠道肿瘤、肠梗阻、肠穿孔,还是其他肠道疾病而进行,都会对肠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手术过程中,肠道组织会受到直接损伤,部分肠道可能被切除或重建,这使得肠道的消化、吸收面积减少,蠕动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同时,手术还会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机体代谢率升高,蛋白质分解加速,营养需求相应增加。 

此外,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还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约 70% 的免疫细胞分布在肠道。肠道手术会干扰肠道菌群的平衡,削弱肠道的免疫屏障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等并发症的威胁。因此,术后及时补充营养,促进肠道修复,恢复肠道正常功能和免疫状态,成为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肠道术后饮食阶段划分及要点 
肠道术后的饮食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饮食要求和注意事项。 

禁食期 
术后初期,为了让肠道得到充分休息,避免食物刺激引起肠道蠕动增加,导致吻合口破裂等并发症,患者通常需要禁食 1 - 3 天,具体时间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恢复情况而定。在此期间,患者主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基本代谢需求。 

清流食阶段 
当患者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出现肛门排气,表明肠道蠕动开始恢复正常,此时可进入清流食阶段。清流食是一种极易消化、无渣且低纤维的液体食物,如米汤、稀藕粉、过滤后的菜水、果汁等。这些食物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少量能量,还不会对肠道造成太大负担。 

在清流食阶段,应遵循 “少量多次” 的原则,每次进食量控制在 30 - 50 毫升,逐渐增加至 100 - 150 毫升,每日可进食 6 - 8 次。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如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若出现不适,应暂停进食,并及时告知医生。 

流食阶段 
经过 1 - 2 天的清流食适应后,若患者没有明显不适,可过渡到流食阶段。流食比清流食含有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成分,如牛奶、豆浆、浓米汤、稀面糊、无渣肉汤等。流食的热量和营养密度相对较高,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身体恢复的需求。 

此阶段,每次进食量可增加至 200 - 300 毫升,每日进食 5 - 6 次。同样,要注意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避免因进食量过多或食物选择不当引起肠道不适。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应避免饮用牛奶,可选择酸奶或其他无乳糖奶制品。 

半流食阶段 
随着肠道功能的进一步恢复,患者可逐渐进入半流食阶段。半流食是一种介于流食和软食之间的饮食,食物质地较为软烂,易于消化,如米粥、面条、蒸蛋羹、豆腐脑、鱼肉泥、鸡肉泥等。半流食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身体恢复。 

在半流食阶段,每餐进食量可控制在 300 - 400 毫升,每日进食 4 - 5 次。此时,应避免食用含有大量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梗、粗粮、豆类等,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和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软食阶段 
当患者能够较好地适应半流食,且身体状况进一步改善后,可过渡到软食阶段。软食的食物种类更加丰富,包括软米饭、软馒头、软面条、嫩蔬菜(如菠菜叶、胡萝卜泥)、去皮去籽的水果(如香蕉、苹果泥)等。软食基本接近正常饮食,但仍需保持食物的软烂,易于消化。 

在软食阶段,患者可逐渐增加食物的摄入量,每餐进食量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每日进食 3 - 4 次。此阶段,可适当增加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但要注意逐渐添加,观察肠道的耐受情况。同时,要保证饮食的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正常饮食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软食适应,患者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和规律性,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保持饮食的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维持肠道健康和身体的良好状态。 

肠道术后营养补充策略 
除了遵循饮食阶段的规律,合理补充营养物质也是肠道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几种关键营养素的补充要点: 

蛋白质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组织再生的重要原料,肠道术后患者对蛋白质的需求显著增加。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吻合口愈合,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等并发症。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如鸡肉、鱼肉、牛肉)、蛋类、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等。 

在饮食中,应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来说,术后初期可通过流食、半流食中的牛奶、豆浆、鱼肉泥等补充蛋白质;随着饮食的恢复,可适当增加瘦肉、蛋类、豆类等食物的摄入。对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能力较差的患者,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口服营养补充剂,如蛋白质粉等。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能够为肠道修复和身体恢复提供充足的能量。在肠道术后饮食中,应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选择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米粥、面条、馒头、土豆等。避免食用过多精制糖,以免引起血糖波动和肠道不适。 

脂肪 
脂肪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但肠道术后患者的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饮食中应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选择易于消化的脂肪,如植物油(如橄榄油、亚麻籽油)、鱼油等,避免食用动物油和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适量摄入脂肪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A、D、E、K)的吸收,对身体恢复也有一定帮助。 

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肠道术后患者的康复同样不可或缺。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维生素 D 有助于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有益;锌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蛋白质合成和伤口修复。 

患者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肠道术后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可能会出现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情况,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口服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进行补充。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对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然而,在肠道术后早期,由于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应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随着肠道功能的逐渐恢复,可在软食阶段和正常饮食阶段,逐渐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如选择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片、绿叶蔬菜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观察肠道的耐受情况,避免因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 

特殊情况的饮食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肠道术后患者,饮食控制尤为重要。术后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饮食和降糖治疗方案。在选择食物时,应优先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食品、荞麦面、蔬菜等,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糖果、甜饮料、糕点等。同时,要合理分配每餐的热量,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老年人 
老年人肠道术后的饮食和营养补充需要更加谨慎。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牙齿咀嚼能力下降,应选择质地软烂、易于消化的食物。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可将食物加工成细软的形式,如将肉类制成肉泥,蔬菜切成碎末等。同时,老年人容易出现便秘问题,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但要注意逐渐添加,避免引起肠道不适。此外,老年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减弱,可能需要额外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肥胖患者 
肥胖患者肠道术后,应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基础上,适当控制热量摄入,以促进体重减轻和身体恢复。可选择低脂肪、低热量、高蛋白质、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避免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品、动物油等。同时,鼓励肥胖患者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帮助控制体重,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和免疫力。 

总结 
肠道术后的饮食与营养补充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从术后的禁食期到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饮食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合理安排饮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够为肠道修复注入充足的能量,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同时,对于不同特殊情况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肥胖患者等,还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营养方案。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遵循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相信通过科学的饮食和营养管理,肠道术后患者一定能够早日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徐翠红 河南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