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为生命注入能量与希望

2024-10-12 20:4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外科重症患者如同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身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剧增。此时,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是维持生命的能量来源,更是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解析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的适用场景,并分享实用的实施技巧与并发症预防措施,为患者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

###一、营养支持:外科重症患者康复的基石

外科重症患者由于手术创伤、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往往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伤口愈合延迟,器官功能受损,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外科重症患者至关重要,它能够:

***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维持机体基本代谢和器官功能。

***纠正营养不良**,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和肠源性感染的风险。

***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和医疗费用。

---

###二、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量身定制营养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两种方式。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1.**肠内营养(EN):顺应自然,首选方案**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的方式,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胃肠道内,经消化吸收后提供能量和营养素。EN更符合生理状态,能够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少肠源性感染的风险,且费用较低。

**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或部分恢复的患者。

*术后早期、轻中度胰腺炎、颅脑损伤等患者。

**实施技巧:**

***鼻饲管置入后的验证:**确保鼻饲管正确放置在胃内是安全实施EN的前提。常用的验证方法包括:通过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或抽取胃内容物用pH试纸检测,pH值低于3提示在胃内。

***循序渐进:**EN的实施应遵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逐渐过渡”的原则,初始输注速度宜慢,逐渐增加输注量和速度,让胃肠道逐渐适应。

***体位管理:**管饲时抬高床头30-45度,防止反流和误吸。

**并发症预防:**

***腹泻:**常见原因包括输注速度过快、营养液温度过低、营养液污染等。通过调整输注速度、加温营养液、加强营养液配制过程的无菌操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腹泻的发生。

***反流和误吸:**除了抬高床头,还应定期检查胃残余量,若胃残余量过多,应暂停输注或降低输注速度。

2.**肠外营养(PN):不可或缺的补充方案**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血液中,绕过胃肠道进行代谢和利用。PN适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严重、无法耐受EN的患者。

**适应症:**

*严重胰腺炎、肠瘘、短肠综合征等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

*严重烧伤、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等高代谢状态患者。

**实施要点:**

***个体化配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配方,包括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代谢监测:**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和输注速度。

***导管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导管相关感染。

---

###三、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精准施策,满足个性化需求

不同类型的外科重症患者,其营养需求存在差异,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1.**胰腺炎患者:低脂配方,减轻胰腺负担**

胰腺炎患者由于胰腺分泌功能障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因此应选择低脂或无脂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轻胰腺负担,促进胰腺修复。

2.**颅脑损伤患者:高蛋白支持,促进神经修复**

颅脑损伤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加,且神经修复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因此应选择高蛋白的肠内营养制剂,并提供充足的能量,以满足机体的需求。

---

###结语:营养支持,点亮生命之光

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配合。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能量和营养,保护器官功能,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位外科重症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吕东 开封市中心医院 外科重症监护室一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