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多脏器“集体摆烂”?ICU开启“团战”救援模式

2025-04-20 17:1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脏跳不动、肺喘不上气、肾脏排不出尿……当身体多个脏器突然“集体摆烂”,那场面就像工厂里所有生产线同时罢工,混乱又危险!不过别慌,重症医学科(ICU)就是专治这种“疑难杂症”的“超级救援队”。作为ICU医生,今天就带大家看看,面对多脏器“躺平”,我们是怎么打响这场生死救援战的!

一、多脏器“摆烂”:身体拉响“红色警报”

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超级机器”,心脏负责“发电”,肺是“换气扇”,肾脏是“污水处理厂”,肝脏是“化工厂”,各个脏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但遇到严重感染、创伤、休克时,这台“机器”就可能突然“死机”——一个脏器出问题,很快会“连累”其他伙伴,引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这可是重症患者死亡的“头号杀手”!

举个例子,严重感染会让身体启动“疯狂防御模式”,大量炎症因子像失控的“消防车”到处乱窜,不但没扑灭感染,反而“撞坏”了血管和脏器。心脏被折腾得泵血无力,肺被炎症“泡肿”没法呼吸,肾脏也因为缺血“罢工”,原本好好的脏器接二连三“躺平”,身体瞬间陷入危机。

二、ICU的“救援天团”:各显神通救场子

面对多脏器“集体摆烂”,ICU可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派出一支“豪华天团”,每个成员都有独家绝活:

(一)心脏“电力维修工”

当心脏跳不动、血压直线下降,血管活性药物就是“救命仙丹”。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就像给心脏打了“强心针”,能让心脏收缩更有力,同时收紧血管,把血压拉回来。要是药物还不管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直接“上阵”。这台“人工心肺机”能代替心脏泵血、肺脏呼吸,给心脏和肺“放个大假”,争取修复时间,堪称ICU的“终极武器”。

(二)肺脏“呼吸教练”

肺被炎症“攻击”后,变得像灌了水的海绵,气体进不去也出不来。呼吸机立刻化身“呼吸教练”,给肺“做人工呼吸”。根据病情不同,有的患者需要无创呼吸机,像戴个面罩辅助呼吸;有的得用有创呼吸机,通过气管插管直接把氧气“送”进肺里。还有俯卧位通气,让患者趴着睡,能让被“压瘪”的肺泡重新张开,改善氧合,就像给肺来了个“翻身大保健”。

(三)肾脏“污水处理专家”

肾脏罢工,身体里的毒素和多余水分排不出去,人就会肿成“气球”。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闪亮登场,它就像一台“迷你透析机”,24小时不停工作,慢慢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水分,比普通透析更温和,特别适合重症患者。有些患者还能用人工肾装置,直接代替肾脏工作,等肾脏缓过劲儿来再“交接岗位”。

(四)肝脏“解毒卫士”

肝脏是身体的“解毒工厂”,功能受损后,毒素堆积会让患者昏迷、凝血功能变差。血浆置换技术就像给血液“大换血”,把含有毒素的血浆分离出来,换上健康的血浆;人工肝支持系统则模仿肝脏的解毒功能,帮身体渡过难关,等肝脏慢慢恢复“战斗力”。

三、“团战”策略:多管齐下稳大局

光有“救援天团”还不够,ICU的治疗讲究“团队作战”,每个环节都得严丝合缝:

(一)精准监测:像“拆弹专家”一样谨慎

ICU病房里布满各种“监测神器”:心电监护仪盯着心跳、血压;血气分析仪实时检测血液酸碱度、氧气含量;中心静脉压监测能知道心脏的“前负荷”。医生就像“拆弹专家”,盯着这些数据的细微变化,提前预判风险。比如血压突然下降,可能是心脏撑不住了;血氧饱和度降低,得赶紧调整呼吸机参数。

(二)抗感染“攻坚战”

多脏器“摆烂”很多时候是感染惹的祸,控制感染就是“排雷”。医生会第一时间采集痰液、血液等标本,送去实验室“审问”,找出幕后黑手——到底是细菌、病毒还是真菌。然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就像发射“精准导弹”,把病原体一网打尽。同时,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也必不可少,防止交叉感染,给患者创造安全的恢复环境。

(三)营养“后勤补给”

生病时身体消耗巨大,营养跟不上,脏器更没力气恢复。ICU的营养支持就像“后勤部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方式:给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高营养的流食;无法经口进食的,通过鼻饲管把营养“喂”到胃里;要是连胃肠道都无法工作,就直接通过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等,保证身体不“断粮”。

(四)“唤醒”计划:帮患者重启身体

长时间使用镇静药物、插着各种管子,患者可能像“沉睡的公主”。等病情稳定,ICU会启动“唤醒”计划,逐渐减少镇静药用量,鼓励患者自主呼吸、活动肢体。康复师也会提前介入,帮患者做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就像给“沉睡的身体”按下重启键。

四、奇迹背后: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在ICU,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面对多脏器“集体摆烂”,我们见过太多绝望的时刻,但也创造了无数生命的奇迹。

多脏器功能障碍虽然凶险,但ICU的“团战”救援模式,用最先进的技术、最严密的配合、最不放弃的决心,为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下次再听说ICU,别只觉得这里充满冰冷的机器,每个闪烁的屏幕背后,都是一群拼命守护生命的“超级英雄”!

(丁丽丽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