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铁”娘子军:哪些人群更易遭遇缺铁性贫血?

2023-03-29 08: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缺铁性贫血,作为全球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之一,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体内铁元素的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哪些人群更易遭遇缺铁性贫血,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高危人群分析

1. 婴幼儿与青春期儿童

婴幼儿,特别是6个月至4岁的儿童,以及青春期儿童,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这一阶段的孩子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若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极易导致铁缺乏。此外,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加剧铁缺乏的风险。

2. 孕妇

孕期女性由于生理需求增加,血容量大幅上升,对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若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孕妇极易患上缺铁性贫血。这不仅会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3. 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对铁的吸收能力下降,加之可能存在慢性消化道出血等问题,使得他们成为缺铁性贫血的另一高危人群。

4. 素食者与节食减肥者

素食者由于饮食结构中缺乏动物性食物,铁的摄入量往往不足。而节食减肥者则可能因为过度限制饮食,导致铁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这两类人群都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

5. 慢性病患者

患有消化道疾病、慢性失血性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由于铁的流失过多或吸收不良,也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

二、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减退、异食癖等,还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长期、不可逆的损害,影响认知功能和行为发育。此外,缺铁性贫血还会降低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疾病的机会。

三、预防措施

1. 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高,如猪肝、牛肉等;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虽然吸收率较低,但种类丰富,如黑木耳、紫菜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等,可以提高铁的吸收率。

2. 特殊人群强化补铁

对于孕妇、婴幼儿、青春期少女等高危人群,需要采取强化补铁措施。孕妇从孕中期开始应每日额外补充铁剂;婴幼儿满6个月后应及时添加强化铁米粉;青春期少女应每月食用动物内脏1-2次,经期适当增加红肉摄入。

3. 改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应避免饭后立即饮茶或咖啡,以免单宁酸阻碍铁的吸收。

4. 预防性筛查与干预

育龄女性、儿童、消化道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应进行预防性筛查,及时发现并干预铁缺乏问题。对于已经出现贫血症状的群体,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铁治疗,并定期复查。

四、结语

缺铁性贫血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预防和有效干预,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率。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守护人们的健康。

(李良惠 郑州第三人民医院 血液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