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年轻人胃癌激增!这些饮食习惯堪比"慢性毒药"

2025-04-26 16: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年轻人本应是朝气蓬勃、活力满满的群体,然而,胃癌却在年轻人中呈现出激增的趋势,这一现象令人警醒。而背后隐藏的罪魁祸首之一,便是那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它们就像“慢性毒药”,一点点侵蚀着年轻人的健康。

一、偏好重口味食物

年轻人往往热衷于追求味蕾的刺激,对重盐、重辣、重油的食物情有独钟。火锅、麻辣烫、烧烤等成为他们餐桌上的常客。高盐饮食会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长期处于这种损伤状态下,胃黏膜的修复功能会逐渐下降,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过量的辣椒素摄入也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充血、水肿,甚至糜烂。而高油食物不仅难以消化,还会在胃内停留较长时间,加重胃部的负担,促使胃酸分泌过多,进一步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

二、过度依赖外卖与加工食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卖成为了年轻人解决就餐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许多外卖食品为了追求口感和外观,往往添加了大量的调味料、防腐剂和添加剂。这些物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味觉需求,但却给胃部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加工食品如火腿肠、腊肉、罐头等,通常含有较高的盐分和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胃内特定的酸碱度和细菌作用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长期积累下来,极易诱发胃癌。

三、饮食不规律

年轻人的生活作息较为紊乱,常常因为工作、学习或娱乐而忽略正常的用餐时间。不吃早餐、暴饮暴食、晚餐过饱或过晚等现象屡见不鲜。不吃早餐会使胃部长时间处于空腹状态,胃酸分泌后没有食物中和,就会对胃黏膜造成自我消化,引发胃痛、胃炎等问题。暴饮暴食则会让胃部突然承受过大的压力,导致胃扩张,胃黏膜撕裂的风险增加。而晚餐过晚或过饱,会影响胃部的消化和排空,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产生有害物质,长期如此,胃部疾病的发生几率也会大幅上升。

四、嗜酒与滥饮饮料

社交场合中,年轻人难免饮酒应酬。酒精进入胃部后,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导致出血。长期大量饮酒,还会抑制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功能,使胃部病变不断加重,最终可能发展为胃癌。此外,一些年轻人对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过度依赖。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影响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大量饮用可能导致胃胀、消化不良等问题。而某些果汁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和添加剂,长期饮用也会对胃部造成不良影响。

五、爱吃烫食与冷食

年轻人在饮食时往往不注意食物的温度,有些人喜欢吃刚出锅的烫食,觉得这样更有味道。然而,口腔和食管表面的黏膜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的温度一般在 10℃ - 40℃之间。当食物温度过高时,会对口腔和食管黏膜造成烫伤,长期反复烫伤会引发黏膜的炎症反应,甚至导致黏膜增生、变异,增加癌变的风险。与之相反,一些年轻人又喜欢大量食用冷饮、冰淇淋等冷食,这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部的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导致胃痉挛、腹痛等症状,同样不利于胃部健康。

年轻人胃癌激增的现象并非偶然,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为了自身的健康,年轻人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远离这些“慢性毒药”,让胃部重新恢复生机与活力,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罗彬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