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胃部不适是许多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然而,胃癌早期与胃炎这两种疾病虽然症状相似,但其本质、危害以及治疗策略却大相径庭。以下是胃癌早期与胃炎的六个关键区别,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并区分这两种疾病。
1. 疾病性质与危害
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表层的炎症反应,属于良性疾病。慢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胆汁反流等因素导致,胃黏膜持续受损但尚未癌变。
胃癌早期:胃癌则是一种恶性肿瘤,癌细胞在胃壁内异常增殖,可能转移至淋巴结、肝脏等器官。早期胃癌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 致病原因
胃炎:主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约70%的患者携带该菌)、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酗酒、压力过大等。
胃癌早期:高危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胃癌患者风险增加)、长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部手术史、高盐及腌制食品摄入过多等。值得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既是胃炎的主因,也是胃癌的重要诱因。
3. 症状表现
胃炎:患者常出现上腹隐痛、进食后饱胀感明显,可能伴随反酸、嗳气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较为轻微,且可随治疗缓解。
胃癌早期:症状与胃炎高度相似,但可能更为隐匿。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持续性钝痛、呕血黑便、体重骤降(半年内下降10%以上)、吞咽困难等晚期症状。
4. 诊断方法
胃炎:主要依赖胃镜检查,通过镜下观察黏膜状态,配合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
胃癌早期:确诊需多维度检查。胃镜精查发现可疑病灶后,需钳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增强CT或PET-CT用于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CA19-9辅助判断病情。
5. 治疗手段
胃炎: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为核心,采用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疗程14天。同时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胃癌早期:治疗需根据分期制定方案。早期患者可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保留完整胃部;中期患者需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胃体,配合化疗;晚期患者以姑息治疗为主,使用靶向药物控制病情进展。
6. 预防策略
胃炎:重在改善生活习惯,如控制食盐摄入量、避免空腹饮酒、规律三餐时间等。增加新鲜蔬果摄入,每周食用3次以上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卷心菜)有助于防癌。
胃癌:强调早筛早诊。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2年做胃镜检查,有家族史者筛查年龄需提前至35岁。定期体检是辨别两者的关键,特别是出现上腹不适持续2周以上者应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胃癌早期与胃炎在疾病性质、致病原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预防策略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面对胃部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诊断,以便准确区分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陈刚 信阳市中心医院 普外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