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胃炎和胃癌早期怎么区分

2025-07-22 16:2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先厘清本质:良性和恶性的分水岭

    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可逆;胃癌是细胞的恶性克隆,会扩散。两者在黏膜层面都可能表现为红肿、糜烂或溃疡,因此早期主观感受极其相似,真正的分界线要靠病理活检。然而,症状并非毫无意义,它们出现的“方式、节奏、背景”仍有细节差异,可帮助我们决定何时必须走进胃镜室。

二、疼痛:位置相近,性格不同

    胃炎的痛常被称为“烧灼感”,多在进食前后半小时出现,喝热水、服抑酸药或平躺休息后常能缓解。胃癌早期亦可隐痛,却呈现“持续性、进行性”特点:今天隐痛,明天隐痛程度略增,后天再增,且与吃饭时间、体位、药物关系不大。简言之,胃炎的痛是“波浪式”,胃癌的痛是“斜坡式”。

三、饱胀与早饱:一个可逆,一个不可逆

    胃炎的饱胀常与进食量成正比,偶尔暴饮暴食后加重,调整饮食即可复原。胃癌的早饱却是“吃半碗就顶住”,源于肿瘤占位或胃壁弹性丧失,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明显,即使清淡饮食也无法缓解。

四、食欲和体重:胃炎不偷体重,胃癌会

    胃炎患者因为怕痛而自觉少吃,但体重下降通常不超过2公斤,且一旦黏膜修复,食欲迅速回升。胃癌则悄无声息地“消耗”:一两周内体重掉5%,对肉类突然厌恶,贫血面容逐渐显现。

五、出血信号:颜色相同,逻辑不同

    胃炎出血多因糜烂,量小且与剧烈呕吐、饮酒或药物刺激同步,黑便呈间歇性。胃癌出血则因肿瘤侵蚀血管,量少但持续,黑便呈“柏油样”且顽固,往往连续三天以上,伴或不伴呕咖啡色液体。

六、伴随症状:胃炎“轻飘”,胃癌“沉重”

    胃炎的反酸、嗳气常随情绪、饮食波动,夜间可因反酸呛醒,但白天精神尚可。胃癌则叠加乏力、夜间盗汗、低热,整个人呈“拖不动”状态,且症状不因休假或口服胃药而改善。

七、年龄与背景:不是绝对,却是提示

    慢性胃炎多见于20–50岁生活不规律人群;胃癌虽可年轻,但40岁以上、幽门螺杆菌阳性、家族史、长期高盐饮食者风险陡增。当这些背景因素叠加任何一条上述红旗,即应提前胃镜筛查。

八、为什么自我辨别终究有限

    早期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在镜下肉眼观察都可能仅呈现一片充血或浅糜烂,差别只在活检后显微镜下的细胞异型性。因此,症状只能作为“报警器”,而非“裁判官”。任何持续两周以上的上腹不适、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贫血或黑便,都应直接预约胃镜,而非反复换药尝试。

九、把辨别交给专业检查

1.  高清胃镜+染色:可发现仅几毫米的色调改变。

2.  放大内镜+窄带成像:观察微表面结构,初步判断良恶性。

3.  活检病理:一锤定音。

4.  辅助指标: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幽门螺杆菌抗体、AFP/CA72-4等可为决策提供旁证,但不能取代镜检。

十、写给正在犹豫的你

    胃炎像一位吵闹却可控的邻居,胃癌则像潜伏的盗贼。前者你可以通过规律饮食、根除幽门螺杆菌、短期用药让它安静;后者必须在它刚撬锁时就报警——胃镜就是那部电话。别把持续的隐痛、顽固的饱胀、悄悄消瘦交给“再观察一周”。身体的每一次异常,都是在提醒你:良恶之间,有时只差一次及时的内镜。

十一、预防胜于治疗:日常习惯的调整

    预防胃炎和胃癌,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首先,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高盐和腌制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其次,规律作息,减少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戒烟限酒,因为烟草和酒精都是胃黏膜的刺激物。最后,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胃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十二、结语:健康是自己的,不要忽视身体的信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如果出现上腹不适、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切勿掉以轻心,更不要自行诊断或延误治疗。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来确定病因,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表现。记住,健康是自己的,不要让小病变成大问题。

(杨文豪 兰考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