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眼底病药物治疗 “黄金期”,错过再治就晚了!

2023-05-22 11: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眼科疾病的诊疗中,眼底病因其隐蔽性强、致盲率高而备受关注。视网膜、黄斑、视神经等眼底结构的微小病变,往往在早期难以被察觉,等到患者出现明显视力下降时,病情可能已发展至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幅增加。而在眼底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的 “黄金期” 犹如一道关键的时间窗口,抓住这一时期进行规范治疗,能最大程度保留视力;一旦错过,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再治疗也难以挽回。 

眼底病:沉默的视力 “小偷” 
眼底是眼球内部的精密结构,包括视网膜、黄斑、视神经、玻璃体等,这些组织负责将外界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至大脑,形成视觉。眼底病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常见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视神经炎等。 

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早期症状不明显。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微的视力波动或眼前黑影,容易被误认为是老花眼或疲劳所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干性阶段,可能仅表现为阅读时需要更强的光线,中心视力缓慢下降,难以引起足够重视。 

然而,眼底组织的神经细胞和血管一旦受损,往往是不可逆的。就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时,视网膜的微血管会逐渐受损、渗漏,甚至形成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脆弱易破,可能导致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最终失明。如果能在病变早期,即微血管刚开始出现异常时进行药物干预,就能有效阻止病变进展;但如果等到出现大量出血或视网膜脱离,即使进行手术,视力也很难恢复到理想状态。 

药物治疗 “黄金期”:为何如此关键? 
眼底病药物治疗的 “黄金期”,通常指疾病发生后的早期阶段,此时病变尚未对眼底关键结构造成严重、不可逆的损伤,药物能够通过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营养神经、抗新生血管等作用,有效控制病情,保护视功能。 

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为例,湿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网膜下会出现异常新生血管,这些血管渗漏液体和血液,导致黄斑水肿、变性,中心视力迅速下降。在疾病早期,当新生血管刚刚形成,渗漏范围较小时,及时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 VEGF)药物,能快速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减少渗漏,使黄斑水肿消退,视力得以保存甚至提高。临床数据显示,在湿性黄斑变性发病 3 个月内开始抗 VEGF 治疗的患者,视力改善率明显高于发病 6 个月后才开始治疗的患者。 

再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该病会导致视网膜血液循环障碍,引起黄斑水肿和缺血。在发病后的 1-3 个月内,通过眼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或抗 VEGF 药物,能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网膜缺血状态,预防视神经萎缩。如果错过这一时期,黄斑区长期水肿会导致感光细胞凋亡,即使水肿消退,视力也会永久受损。 

此外,视神经炎的药物治疗黄金期更短。视神经发生炎症时,会出现水肿、变性,如果能在发病 1-2 周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迅速减轻炎症,保护视神经功能;若延误治疗,视神经纤维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坏死,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哪些因素会影响 “黄金期” 的把握? 
尽管 “黄金期” 对眼底病治疗至关重要,但在实际临床中,很多患者还是会错过这一关键时期,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疾病认知不足:很多人对眼底病缺乏了解,认为视力下降是正常的衰老现象或过度用眼所致,没有及时就医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往往将视力问题归咎于老花眼,直到视力严重下降才去医院,此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检查手段缺乏普及:眼底检查是发现眼底病的关键,但常规体检中往往不包含眼底检查项目。很多人即使每年体检,也难以早期发现眼底病变。对于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视人群、50 岁以上中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如眼底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尤为重要,但很多人并未重视。 

治疗依从性差:部分患者在确诊后,由于对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存在顾虑,或因治疗需要多次眼内注射而产生恐惧心理,擅自减少用药次数或停药,导致病情控制不佳,错过黄金治疗期。 

地域医疗资源差异: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医疗资源有限,缺乏专业的眼科医生和先进的检查设备,难以早期诊断眼底病,患者往往需要辗转到大城市就医,这一过程可能延误病情。 

如何抓住眼底病药物治疗 “黄金期”? 
抓住眼底病药物治疗的 “黄金期”,需要患者、医生和社会共同努力,从早期筛查、及时诊断到规范治疗,形成完整的防治链条。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高危人群是眼底病的重点筛查对象。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糖尿病后立即进行首次眼底检查,之后每年复查一次;若已出现视网膜病变,需根据病情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50 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度数>600 度)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此外,有眼底病家族史、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也应定期检查眼底。 

关注早期症状: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视力变化,如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视力突然下降或视物模糊、眼前出现黑影飘动或遮挡感、看东西变形(直线变弯)、视野缺损、阅读困难或需要更强的光线等。这些症状可能是眼底病的早期信号,及时检查能帮助抓住黄金治疗期。 

规范治疗,谨遵医嘱:一旦确诊眼底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例如,抗 VEGF 治疗需要按疗程注射,患者不能因暂时视力改善而擅自停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除了眼部用药,还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才能更好地控制眼底病变。同时,要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普及眼底病防治知识:社会应加强对眼底病的科普宣传,通过社区讲座、媒体报道、公益活动等形式,提高公众对眼底病的认知,让更多人了解早期筛查和治疗的重要性。医疗机构也应优化诊疗流程,为高危人群提供便捷的眼底检查服务。 

结语 
眼底病的药物治疗 “黄金期”,是守护视力的关键防线。它如同稍纵即逝的机会,抓住了,就能为视功能保驾护航;错过了,可能留下终身的视力遗憾。 

在此提醒大家,尤其是眼底病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要让 “沉默的视力小偷” 夺走光明,更不要因忽视 “黄金期” 而追悔莫及。保护眼底健康,从重视每一次视力的细微变化开始。 

(夏慧芸 河南省人民医院 眼科药剂室)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