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术后血栓风险高?踝泵运动每天做

2025-03-22 11: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术后血栓风险的严峻现实

    手术后,患者的身体处于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血栓形成的风险显著增加。手术创伤会激活人体的凝血系统,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术后患者往往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这会使血液流速变慢,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此外,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血管壁内膜变得粗糙,容易聚集血小板,激活凝血因子,从而促使血栓形成。

    术后血栓风险的高发期集中在术后数小时至4周内,尤其以术后1 - 2周风险最高。大型手术(如髋关节置换、肿瘤切除)以及手术时长超过90分钟的手术,血栓风险显著增加。高龄、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以及既往有血栓病史或家族遗传性高凝状态的人群,术后血栓风险更高。

    一旦发生血栓,后果可能非常严重。下肢血管堵塞会导致患肢突然肿胀、局部疼痛并压痛,行走时加剧,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更危险的是,下肢的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漂移,还可能引发肺栓塞、心梗、脑梗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的简单有效方法

(一)踝泵运动的原理

    踝泵运动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康复运动,通过踝关节的屈伸和环绕活动,像泵一样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它主要涉及到小腿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及踝关节的灵活运动。当进行踝泵运动时,小腿的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发生规律的收缩和舒张,能够加速下肢静脉血液流动,从而减少血液瘀滞,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二)踝泵运动的具体操作

1.运动体位

对于术后患者,平卧位进行踝泵运动效果更佳。患者可以平躺在床上或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双腿伸直,放松全身。

2.运动动作

踝泵运动包括踝关节屈伸运动和环绕运动。

•  屈伸运动:缓慢地将脚尖尽量向上勾起,感受小腿后侧肌肉的紧绷,保持3 - 5秒。然后将脚尖尽量向下压,如同踩地一样,感受小腿前侧肌肉的拉伸,保持3 - 5秒。

•  环绕运动:以踝关节为中心,缓慢地转动脚尖,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环绕运动,每个方向各转动5 - 10圈。环绕运动时要保持动作平稳、流畅,幅度适中,不要过快或过猛。

3.运动频率和时长

    建议每天实施踝泵运动10 - 15次,每次20 - 30组。可以将踝泵运动安排在早、中、晚、睡前几个时间节点,每次3 - 5分钟。趾屈与背屈维持时间3秒为最佳。

4.运动角度和强度

    踝泵运动要求患者下肢放松,踝关节主动、用力伸直和屈曲,达到不能再伸直和再屈曲的程度。有研究表明,踝关节以最大角度或跖屈45°、背伸30°运动时促进静脉回流的效果更好。刚开始进行踝泵运动时可用较小的力量,逐渐适应后再适当增加强度。

(三)踝泵运动的益处

1.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踝泵运动能够有效促进血液流动,降低血栓发生的可能性。对于手术后、骨折后等需要长时间制动的患者,踝泵运动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

2.  减轻下肢水肿:当下肢血液循环不良时,容易出现水肿现象。踝泵运动有助于将积聚在下肢的液体回流到心脏,减轻水肿症状。

3.  增强踝关节稳定性和灵活性:通过反复的踝关节屈伸和环绕运动,可以锻炼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扭伤等运动损伤的发生。

4.  促进下肢肌肉力量恢复:对于下肢受伤或手术后的康复期患者,踝泵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下肢肌肉收缩,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加快康复进程。

(四)踝泵运动的适用人群

    踝泵运动适用于多种人群,包括久坐久站人群、长期卧床者、术后患者(除踝部术后或石膏固定者)、盆腔手术后活动量减少者以及患有如心衰等疾病需要长期制动的患者。

(五)踝泵运动的禁忌人群

    虽然踝泵运动好处多多,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踝关节骨折未固定患者、处于严重下肢静脉血栓急性期的患者、处于软组织感染状态的患者以及下肢骨折未愈合或内固定不稳定的患者。

(李认娟 伊川县人民医院 普外一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