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和电脑普及的今天,"低头族"越来越多,颈椎病已成为现代人的常见病。长期低头玩手机、伏案工作,导致颈部肌肉紧张、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引发头晕、手麻、肩背酸痛等问题。西医通常建议药物、理疗或手术,但中医的导引术(古代养生运动)能通过自我锻炼有效缓解颈椎问题。本文将介绍颈椎病的成因、危害,并重点分享5个中医导引术,帮助你在家就能改善"手机脖"!
一、颈椎病的现代医学认识
1.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退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血管,导致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有神经根型(手麻、放射痛);椎动脉型(头晕、头痛);交感型(心慌、恶心);脊髓型(走路不稳,严重需手术)
2. 为什么会有“手机脖”?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玩游戏等,低头60°时,颈椎承受约27公斤压力,相当于一个小孩久坐在脖子上!导致肌肉劳损,颈部肌肉持续紧张,导致血液循环变差,形成慢性炎症。正常颈椎呈"C"形,长期低头会使其变直,颈椎曲度变直,加速退变。
3. 颈椎病的常见症状
颈部僵硬、酸痛;头晕、头痛(尤其是后脑勺);手臂麻木、无力,肩背沉重感
视力会变模糊(椎动脉受压时)
二、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1. 颈椎病的中医病理机机:①筋伤骨错,气血不通,中医称颈椎病为“项痹”,认为其病因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受凉后颈部肌肉痉挛,气血运行不畅。②长期劳损,"久坐伤肉,久视伤血",导致肝血不足,筋脉失养。③气血瘀滞,局部气血不通,形成“筋结”(肌肉硬块)。
2.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根据症状不同,中医将颈椎病分为:①风寒湿型,遇冷加重,颈部僵硬,宜温经散寒(如艾灸)。②气滞血瘀型,刺痛、舌暗紫,宜活血化瘀(如针灸)。③肝肾不足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宜补肝肾(如药膳调理)。
三、5个中医导引术,缓解“手机脖”
导引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养生运动(类似今天的康复操),通过特定动作拉伸筋脉、疏通气血。以下5个动作源自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每天练习10分钟,可有效改善颈椎问题。
1. 苍龟缩颈(改善颈椎曲度)
动作要领:坐或站直,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将下巴向内收,感觉后颈有拉伸感。保持5秒,然后放松,重复10次。作用: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缓解颈部前倾。
2. 青龙回首(放松肩颈肌肉)
动作要领: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左手放在右耳上方,轻轻将头向左拉,右肩下沉。保持15秒,换边,每侧做3次。作用:拉伸斜方肌,缓解单侧肌肉紧张。
3. 仙鹤点水(活化颈椎关节)
动作要领:坐直,想象下巴是一支笔。用下巴缓慢写“米”字(上下左右+斜向)。每个方向做5次,速度要慢。作用:增加颈椎灵活性,预防骨质增生。
4. 双手托天(疏通督脉气血)
动作要领(源自八段锦):站立,双手掌心向上,置于腹前。缓缓上举至头顶,同时仰头看手。保持3秒,慢慢放下,重复8次。作用:拉伸脊柱,改善脑供血,缓解头晕。
5. 虎扑式(强化颈部深层肌肉)
动作要领(源自五禽戏):双手撑地,呈跪姿(四足位)。吸气时抬头塌腰,呼气时拱背低头。重复10次,动作要缓慢。作用:增强颈椎稳定性,减少椎间盘压力。
四、辅助调理方法
1. 热敷:用艾叶+生姜煮水,热毛巾敷颈部15分钟,可散寒活血。
2. 穴位按摩:风池穴(枕骨下凹陷处),缓解头痛。肩井穴(肩膀最高点),放松肩颈。
后溪穴(握拳时掌纹末端),通督脉,远治颈椎。
3. 药枕:用决明子+薰衣草做枕头,可助眠并放松颈部肌肉。
五、预防颈椎病的3个关键
1.避免长时间低头:手机举到与眼睛平视。
2.每30分钟活动一次:做“苍龟缩颈”或耸肩运动。
3.睡姿正确: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避免过高。
结语
颈椎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康复也需要持之以恒。这5个导引术简单易学,适合办公族、手机党每天练习。如果症状严重(如持续手麻、走路不稳等),请及时就医。
(陈日含 泉州市丰泽陈日含中医诊所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