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巧克力囊肿”不甜蜜,别小看内膜异位

2023-11-20 19: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你第一次听到“巧克力囊肿”这个名字,也许会以为它是一种温和、甚至甜美的疾病。
但其实,它既不“巧克力”,也毫不“甜蜜”,相反,它是女性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之一,背后藏着反复疼痛、不孕、器官粘连等复杂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揭开这个“伪装甜蜜”的妇科隐疾——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真面目。

一、什么是“巧克力囊肿”?它和内膜异位是什么关系?

“巧克力囊肿”其实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 Endometrioma)的俗称,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的一种表现形式。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内膜本应生长在子宫腔内,是每个月形成月经的“主角”。


但由于某些原因,这些“内膜组织”却长到了不属于它的地方——比如卵巢、输卵管、盆腔腹膜、膀胱、甚至肠道或其他部位。


每个月,这些“流浪的内膜”依然会受到激素周期变化影响:增生、出血,但无法排出体外,于是逐渐形成囊肿、瘢痕、粘连、慢性炎症。

当它长在卵巢上,反复月经周期性出血后形成一个充满陈旧血液的囊肿,颜色像融化的巧克力,质地粘稠,就成了我们常说的“巧克力囊肿”。

二、为什么会得巧克力囊肿?谁是高危人群?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完全明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切成因,但比较被广泛接受的机制有:

1.经血逆流学说

月经期间的部分经血通过输卵管“倒流”进入盆腔,其中的内膜组织在异位处种植生长。

2.免疫因素

某些女性免疫系统未能清除逆流入盆腔的内膜细胞,使其得以存活并生长。

3.遗传易感性

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明显增高。

4.荷尔蒙失衡

高雌激素状态有利于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

高危人群包括:

初潮早、月经量多、经期长的女性;

从不怀孕或晚育女性;

有家族中患过内膜异位的人;

经常出现痛经加重、月经不调、性交痛、盆腔痛的女性。

三、巧克力囊肿的“甜蜜外表”下,藏着什么危害?

别被“巧克力”的名字迷惑,它带来的不是甜美,而是长期的痛苦和隐患。

1.进行性痛经

最常见的症状。每个月来潮前后腹部、腰骶部钝痛、坠痛明显,呈渐进性加重。有些女性甚至痛到需卧床服药。

2.慢性盆腔疼痛

即使非经期,也可能有下腹不适、腰痛、肛门坠胀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3.不孕

巧克力囊肿是造成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影响排卵、输卵管通畅、盆腔环境及胚胎着床。

4.性交痛

囊肿或盆腔粘连可能在性生活时引起深部疼痛,影响夫妻关系。

5.囊肿破裂或感染

较大的巧克力囊肿可发生破裂,导致急腹症,甚至引发严重盆腔炎。

6.肠道、膀胱功能影响

若病灶累及膀胱或肠管,可引起排尿痛、排便痛、血尿或便秘等问题。

四、怎么发现自己是不是“中招”了?

不少女性因多年痛经被误认为“体质问题”而忽略检查,结果错过早期干预。

出现以下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痛经逐年加重;

经期明显延长,经血量增多;

下腹坠胀、慢性盆腔痛;

性交后腹痛;

备孕一年以上仍未怀孕;

超声提示卵巢囊肿、或反复盆腔积液。

检查方式主要包括:

阴道超声或腹部B超:首选初筛;

妇科检查:判断子宫活动度、有无触痛或包块;

CA125检测:辅助判断病情(但不特异);

MRI:必要时判断病灶范围;

腹腔镜探查+病灶活检:是确诊“金标准”。

五、得了巧克力囊肿,治疗是不是只能开刀?

其实并不一定。治疗是否需要手术,要根据年龄、生育计划、囊肿大小、症状严重程度来决定。

1. 保守治疗(药物):

适合症状较轻、囊肿较小、暂不打算怀孕的女性。常用药物包括:

激素类药物(GnRH-a、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等)


可暂时抑制卵巢功能,控制病灶生长、缓解疼痛;

2. 中药调理
部分患者可尝试辨证使用中药辅助调节内分泌。

但药物治疗不能清除病灶,停药后可能复发,需定期复查。

3. 手术治疗:

适合以下情况:

囊肿>4~5cm,或迅速增大;

症状明显影响生活;

怀疑恶变;

长期不孕;

药物无效或反复复发。

目前多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可同时完成病灶切除、粘连松解、卵巢修复等。

术中医生会尽量保留卵巢功能,特别是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

六、术后还会复发吗?如何长期管理?

遗憾的是,巧克力囊肿是容易复发的疾病,即使手术切除,若体内激素水平未控制,病灶可能在几年内复发。

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包括:

术后坚持服药(尤其是GnRH-a或口服避孕药)维持激素抑制;

定期复查B超,监测有无新囊肿;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稳定内分泌;

适度锻炼、控制体重,减少雌激素堆积;

生育计划尽早安排,怀孕对部分患者反而是“天然调理”。

总结

“巧克力囊肿”虽然听上去温柔可爱,但它其实是很多女性反复痛经、不孕困扰的元凶。
它不像急性病那样“一次解决”,而是一场长期“拉锯战”。最重要的是——别再把“痛经”当作小事。在医学进步的今天,子宫内膜异位症早已不是不能应对的难题,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早管理。面对它,不必恐慌,也别拖延,学会与疾病科学共处,是每一位女性走向健康的第一步。

(符音 郑州颐和医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