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磁共振(MRI)与骨折,不只是看骨头那么简单

2023-10-24 08: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学影像的领域中,磁共振成像(MRI)犹如一位洞察秋毫的侦探,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着关键线索。当提及骨折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 X 光、CT 等检查手段,然而,MRI在骨折诊疗中的作用远不止于观察骨头的形态变化,它有着更为深入且独特的价值。

传统观念里,骨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 X 光片,它能清晰地显示骨骼的完整性是否被破坏,对于明显的骨折线、移位等情况一目了然。但 X 光如同平面绘图,只能呈现骨骼的二维图像,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尤其是骨小梁微损伤、骨挫伤等,容易漏诊。CT 检查则像是更精细的三维建模,通过断层扫描可以进一步明确骨折的细节,比如复杂的关节内骨折、粉碎性骨折的碎片分布等,但它同样侧重于骨骼结构的显像。

而 MRI 切入的角度截然不同。它基于人体内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信号变化来生成图像,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堪称一绝。当骨折发生时,周围软组织往往首当其冲受到损伤。肌肉、肌腱、韧带这些与骨骼相辅相成的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可能遭遇撕裂、拉伤。MRI 能够精准地捕捉到这些软组织的病变,清晰显示肌腱断裂的位置、肌肉充血水肿的范围,以及韧带纤维的连续性中断情况。例如,踝关节扭伤看似简单,X 光可能只发现轻微的骨皮质不规则,但 MRI 却能揭示外侧副韧带的撕裂程度、距腓前韧带的损伤细节,为临床医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全面依据,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修复,皆源于此精准评估。

骨挫伤是一种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损伤,X光和 CT 很难发现它的踪迹,而MRI 却能让其无所遁形。骨挫伤意味着骨组织受到外力冲击后,内部的骨小梁微观结构发生紊乱,骨髓出现水肿、出血等病理改变。在 MRI 图像上,骨挫伤区域呈现出独特的信号异常,范围清晰可见。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它提示骨骼承受的暴力程度超出了表面看到的骨折范畴,预示着未来发生骨坏死、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提前知晓骨挫伤的存在,医生可以早期干预,嘱咐患者减少负重、给予促进骨代谢的药物,尽可能降低后续风险。

从骨折愈合的监测来看,MRI 更是展现出动态跟踪的优势。骨折后的修复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涉及炎症反应、新生血管长入、骨痂形成与改造等多个阶段。X 光主要反映钙盐沉积形成的骨痂情况,但对早期的软组织修复、骨髓腔内的变化无能为力。MRI 则像一台时光摄像机,能够定期记录骨折部位从血肿机化、纤维骨痂到骨性骨痂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图像,医生可以准确判断愈合进度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延迟愈合、不愈合的情况,进而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是继续保守治疗还是需要采取植骨、内固定调整等措施。

在隐匿性骨折的排查上,MRI 更是独树一帜。有些骨折由于位置特殊、暴力较小等原因,在常规检查中难以察觉,如肋骨微骨折、骨盆微小裂纹等。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X 光或 CT 检查阴性并不能排除骨折可能。此时,MRI 凭借其高敏感性,能在 T1、T2 加权像上发现骨髓水肿、骨皮质不连续等细微征象,揪出这些“狡猾”的隐匿性骨折,避免患者因漏诊而延误治疗,长期受疼痛困扰。

总之,MRI 在骨折诊疗的世界里,打破了只看骨头的局限,将视野拓展到周围软组织、骨髓病变以及愈合全程。它是医生手中的锐利武器,助力精准医疗,让骨折患者得到更全面、个体化的诊治,向着康复之路稳健前行。

(周忠杰 汝南县第三人民医院 放射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