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眩晕症不用怕,中西医结合帮你稳住平衡

2025-07-10 09: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眩晕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眼前发黑、视物旋转、站立不稳,严重时甚至伴随恶心、呕吐、出虚汗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面对这一难题,中西医结合治疗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患者稳住身体与心理的平衡。

一、西医治疗:精准定位,快速缓解症状

西医治疗眩晕症注重病因的精准诊断与针对性治疗。通过脑部核磁、眼震电图等先进检查手段,医生能够迅速明确眩晕的病因,如内耳疾病、颈椎问题、脑血管病变等,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眩晕,西医提供了多种药物选择。例如,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具有抗眩晕和止吐作用,适用于急性眩晕发作;抗胆碱类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能减轻眩晕症状;血管扩张药如倍他司汀、尼莫地平等,通过改善脑内微循环,缓解因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安定类药物如地西泮,则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2.物理治疗:对于因颈椎问题引起的眩晕,物理治疗如牵引、理疗等成为重要手段。通过改善颈椎结构,减轻椎动脉受压,从而缓解眩晕症状。此外,高压氧治疗也被应用于颈椎增生引起的眩晕,通过提高血氧含量,改善脑部缺氧状态,达到治疗目的。

3.手术治疗:对于眩晕反复发作或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成为必要选择。例如,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医生可通过手法复位或机器复位,将脱落的耳石归位,迅速缓解症状;对于梅尼埃病等严重内耳疾病,手术干预则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眩晕发作。

二、中医治疗:整体调理,标本兼治

中医治疗眩晕症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中医认为,眩晕症的发生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瘀血阻窍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个性化调理。

1.中药治疗:中医常用天麻、钩藤、半夏、白术、川芎等中药,通过配伍成方,治疗不同类型的眩晕。例如,天麻钩藤饮适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具有平肝息风、止眩定晕的功效;半夏白术天麻汤则针对痰湿中阻型眩晕,能化痰降逆、改善恶心呕吐等症状;当归补血汤则用于气血亏虚型眩晕,能补气血、养心脾。

2.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缓解眩晕症状。常用穴位包括百会、风池、内关、太冲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配穴。例如,肝阳上亢者配行间、侠溪;痰湿中阻者配丰隆、中脘。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减轻眩晕症状。常用手法包括推拿百会穴、按揉内关穴、捏拿肩井穴等。这些手法能醒神开窍、宁心安神、疏风清热,对缓解眩晕有显著效果。

1.耳穴压豆与中药足浴:耳穴压豆通过按压耳廓上的特定穴位,调节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中药足浴则利用药物的挥发作用和水温熏洗刺激下肢穴位、经络,达到活血通络、疏通气血的目的。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深受患者喜爱。

三、中西医结合: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将西医的精准诊断与中医的整体调理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治疗模式。在急性发作期,西医药物能迅速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在缓解期,中医治疗则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眩晕复发。

1.减少药物副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从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例如,在服用抗眩晕药物的同时,配合中药调理,既能增强治疗效果,又能减轻西药带来的不适。

2.提高生活质量: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精神状态和身体机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技巧等,也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应对眩晕的能力。

3.个性化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模式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四、生活调理与预防复发

除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生活调理也是预防眩晕症复发的重要环节。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食肥甘厚腻之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增强体质;避免突然转头或弯腰动作,减少眩晕发作的风险。

(张茜 郑州四六〇医院 神经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