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专注于工作、学习和娱乐,却容易忽视眼部健康的隐患,其中青光眼就是一种悄无声息却可能严重损害视力的眼科疾病。了解青光眼的相关知识,对于保护我们的眼睛至关重要。
一、青光眼是什么?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简单来说,眼睛就像一个精密的球体,内部充满了房水,房水的产生和排出需要保持平衡,以维持眼内的压力稳定。当房水循环出现障碍,眼内压力升高,就如同给眼球这个“气球”不断充气,压力过大就会压迫视神经,导致视神经受损,进而引起视野缺损,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二、青光眼的症状
青光眼的症状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较为容易被察觉,患者通常会及时就医。然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则更为隐匿。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早期可能仅感到眼部轻微胀痛、视物模糊,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加重。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只是在常规眼科检查时发现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等异常。
正是因为青光眼早期症状的隐匿性,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青光眼至关重要。
三、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的生理结构会发生变化,房水流出通道可能会逐渐变窄,眼压升高的风险增加。一般来说,40 岁以上的人群患青光眼的概率相对较高,50 岁以后更应关注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高度近视者: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较长,视网膜和视神经相对薄弱,更容易受到眼压升高的影响。而且高度近视往往伴随着眼部结构的异常,如房角狭窄等,增加了青光眼的发病风险。
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青光眼患者,其他家庭成员患青光眼的概率会比普通人高出数倍。这类人群应更加重视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者: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此外,一些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也可能对眼部产生影响,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应注意眼部情况,定期检查眼压。
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人: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间接影响房水的产生和排出,从而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四、青光眼的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饮食方面,应多吃富含维生素 A、C、E 以及叶黄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护眼睛的视网膜和晶状体。同时,要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因为这些不良习惯可能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加重眼部负担。
控制情绪:情绪波动过大,如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
避免长时间用眼:在现代社会,人们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等,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建议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可以眺望远方、闭目养神或做眼保健操,缓解眼部肌肉紧张。同时,要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适宜,避免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用眼。
定期眼科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视野、眼底等检查项目,以便早期发现青光眼或其他眼部疾病,及时治疗。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了解其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一旦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就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视力,不让青光眼偷走我们的光明。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眼部健康,珍惜每一次清晰的视觉体验。
(孟慧丽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习乡卫生院 眼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