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咬伤在生活中是一种较为紧急且具有潜在危险的情况,尤其是在野外环境中,它随时可能发生。当遭遇蛇咬伤时,需要迅速且正确地进行处理。在野外或远离医疗设施的地方,了解如何自救就显得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但请务必牢记,这些措施仅仅是临时的应对手段,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救治,一旦有条件,应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1. 保持冷静:当不幸被蛇咬伤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惊慌失措,但这种情绪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快速且全面地评估周围的环境,看看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危险,比如附近是否还有其他蛇类,是否处于容易发生危险的地形等。只有冷静下来,才能更好地采取后续的自救措施。
2. 记住蛇的特征:如果周围环境安全,没有再次被蛇攻击的风险,那么要尽量仔细地记住蛇的特征。比如它身体的颜色,是鲜艳的红黑相间,还是普通的土褐色;蛇的大小,是像筷子般细小,还是粗壮如手臂;蛇的形状,头部是三角形还是椭圆形等。这些信息非常关键,有助于医生准确地确定蛇毒的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
3. 清洗伤口:在被蛇咬伤后,要尽快用干净的清水轻轻清洗咬伤部位。之所以强调用清水,是因为不要使用肥皂或消毒剂,这是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伤口,导致伤口情况恶化,甚至有可能加速毒素的扩散。
4. 限制活动:尽量减少受伤肢体的活动幅度和频率,因为活动会加快血液循环,从而加速毒素在体内的扩散速度。如果咬伤的部位是在四肢,可以使用绷带或干净的布条轻轻固定受伤的肢体。但要注意,固定时不要绑得太紧,以免切断血液循环,造成肢体缺血坏死。可以通过手指触摸受伤肢体的末端,感受是否有脉搏跳动来判断血液循环是否正常。
5. 保持伤口位置低于心脏:如果条件允许,要让受伤部位低于心脏水平。这是基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原理,将伤口处于较低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毒素随着血液循环吸收到身体其他部位的速度。
6. 不要切开伤口:有些人可能会听说切开伤口吸出毒液的方法,但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在没有专业设备和技术的情况下,自行切开伤口不仅无法有效地吸出毒液,反而可能会引起伤口感染,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7. 不要冰敷或加热:在伤口处理过程中,一定不要在伤口上使用冰块或加热垫。冰敷可能会导致局部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毒素的排出;而加热则可能会加速毒素的活性和扩散,进一步损伤组织。
8. 寻求医疗帮助:被蛇咬伤后,要尽快联系紧急服务,如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者前往最近的医院。如果身处偏远地区,没有手机信号,可以利用无线电等其他通讯设备求助。同时,要准确告知救援人员自己的位置和被蛇咬伤的情况。
9. 服用止痛药:如果伤口的疼痛难忍,可以适当服用一些非处方的止痛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但千万不要使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因为这两种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在被蛇咬伤的情况下,出血风险的增加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10. 观察症状: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自己身体出现的任何症状的发展变化。比如伤口周围是否出现肿胀,肿胀的程度是否在不断加重;疼痛的感觉是否加剧,是否出现放射性疼痛;是否出现呼吸困难、恶心或呕吐等全身症状。一旦发现症状有加重的迹象,要及时告知前来救援的医疗人员。
11. 防止休克:如果出现休克症状,如皮肤变得苍白,额头冒出冷汗,脉搏跳动快速且微弱等,应立即平躺下来,并将双腿适当抬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血液循环,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防止因休克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12. 避免酒精和咖啡因:在被蛇咬伤后,要避免饮用含有酒精和咖啡因的饮品。因为酒精和咖啡因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会加速毒素在体内的循环,使中毒症状更加严重。
综上所述:记住,蛇咬伤的处理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蛇的种类、咬伤的严重程度以及受伤者自身的健康状况等。因此,上述措施只能作为临时的自救方法,尽快获得专业医疗救治才是最为重要的。在进行野外活动前,要充分了解当地可能遇到的蛇种及其毒性的相关知识,并且携带好急救包和通讯设备,这些都是预防和应对蛇咬伤的有效措施。
(孙新广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区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