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胶囊不能拆:破坏药效还伤胃

2024-06-10 11: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胶囊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因其服用方便、掩盖药物不良气味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部分患者出于对胶囊成分的误解、吞咽困难或其他原因,会自行拆开胶囊服用。殊不知,这种行为可能破坏药物的疗效,甚至对胃肠道造成伤害。

一、胶囊剂的特点

(一)定义

胶囊剂是指将药物粉末、颗粒或液体填充于胶囊壳中制成的剂型。胶囊壳通常由明胶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硬胶囊呈圆柱形,主要用于填充固体药物;软胶囊则呈椭圆形或球形,常用于包裹液体药物。

(二)优点

1. 掩盖药物不良气味:许多药物具有特殊的气味或味道,如苦味、腥味等,胶囊壳可以有效掩盖这些不良气味,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2. 保护药物稳定性:胶囊壳能够隔绝空气、水分和光线,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药物的稳定性,确保药效。

3. 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胶囊剂在胃肠道中崩解释放药物,能够快速释放药物成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更快地发挥作用。

4. 掩盖药物外观:胶囊壳可以掩盖药物的外观,避免患者因药物的颜色、形状等产生心理不适,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

(三)分类

胶囊剂根据其在体内的释放特性,可分为普通胶囊、肠溶胶囊和缓控释胶囊等。普通胶囊在胃中即可崩解释放药物;肠溶胶囊则在胃中不溶解,到达肠道后才释放药物,主要用于对胃有刺激性或需要在肠道吸收的药物;缓控释胶囊则通过特殊的制剂技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服药次数。

二、拆开胶囊的危害

(一)破坏药物稳定性

胶囊壳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拆开胶囊后,药物粉末或颗粒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水分、光线和氧气的侵蚀,导致药物成分分解或变质,降低药物的疗效。例如,某些对光敏感的药物,如维生素C,一旦拆开胶囊,暴露在空气中,其有效成分会迅速分解,失去药效。

(二)影响药物释放特性

胶囊剂的释放特性是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原理设计的。例如,肠溶胶囊在胃中不溶解,只有到达肠道后才释放药物,以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或确保药物在肠道吸收。如果将肠溶胶囊拆开,药物粉末直接进入胃中,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甚至引发胃部不适或胃溃疡。此外,缓控释胶囊的设计是为了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作用时间。拆开胶囊后,药物会迅速释放,失去缓控释的效果,可能导致药物浓度过高,引发不良反应。

(三)增加胃肠道刺激

胶囊壳对胃肠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拆开胶囊后,药物粉末或颗粒直接接触胃黏膜,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导致胃溃疡。例如,阿司匹林肠溶胶囊在胃中不溶解,到达肠道后才释放药物,从而减少对胃的刺激。如果拆开胶囊服用,阿司匹林会直接作用于胃黏膜,增加胃溃疡的风险。

(四)降低药物生物利用度

胶囊剂在胃肠道中崩解释放药物,能够快速释放药物成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拆开胶囊后,药物粉末或颗粒的表面积增大,可能会在胃肠道中迅速聚集,形成难以溶解的团块,影响药物的吸收。此外,胶囊壳在胃肠道中的崩解过程也有助于药物的均匀释放,拆开胶囊后,药物的释放过程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药物吸收不完全,降低生物利用度。

三、正确服用胶囊的方法

(一)服用前准备

在服用胶囊前,患者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成分、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信息。如果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此外,患者应确保胶囊的完整性,检查胶囊是否有破损、变色或异味等情况。如果胶囊出现异常,应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或药师。

(二)服用方法

1. 吞咽胶囊:胶囊剂的服用方法是将胶囊整个吞咽,不能拆开或咀嚼。患者可以先喝少量水润湿口腔,然后将胶囊放在舌根处,用温水送服。吞咽胶囊时,应尽量保持头部直立,避免仰头或低头,以免胶囊卡在咽喉部。

2. 调整姿势:在服用胶囊后,患者应保持直立姿势或坐姿一段时间,避免立即躺下。这样可以防止胶囊在食管中停留,减少对食管的刺激。

3. 避免与某些食物同服:某些食物可能影响胶囊的崩解或药物的吸收。例如,牛奶可能会与某些药物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患者在服用胶囊时应避免与牛奶、果汁等食物同服,除非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

(三)特殊情况处理

1. 吞咽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因吞咽困难而无法顺利服用胶囊。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看是否有其他剂型可供选择,如片剂、口服液等。如果必须使用胶囊,可以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尝试将胶囊放入软食中(如苹果酱、酸奶等),但不能拆开胶囊。

2. 儿童和老年人:儿童和老年人的吞咽能力相对较弱,服用胶囊时需要特别注意。家长或护理人员应确保儿童或老年人正确服用胶囊,避免胶囊卡在咽喉部引起窒息。如果儿童或老年人无法服用胶囊,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看是否有其他适合的剂型。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肠溶胶囊拆开服用导致胃溃疡

某患者因关节疼痛,医生开具了阿司匹林肠溶胶囊。患者因觉得胶囊难以吞咽,自行将胶囊拆开,将药物粉末倒入水中服用。几天后,患者出现胃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检查发现胃黏膜受损,诊断为胃溃疡。医生解释,阿司匹林肠溶胶囊在胃中不溶解,到达肠道后才释放药物,以减少对胃的刺激。患者自行拆开胶囊,导致药物直接作用于胃黏膜,引发了胃溃疡。

案例二:缓控释胶囊拆开服用导致药物过量

某患者因高血压,医生开具了一种缓控释胶囊。患者误以为胶囊中的药物粉末可以单独服用,自行将胶囊拆开,将药物粉末倒入水中服用。结果,药物迅速释放,导致患者血压过低,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甚至晕厥倒地。医生解释,缓控释胶囊的设计是为了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作用时间。拆开胶囊后,药物迅速释放,导致药物浓度过高,引发不良反应。

案例三:胶囊拆开服用导致药物失效

某患者因感冒,自行购买了一种复方感冒胶囊。患者觉得胶囊难以吞咽,自行将胶囊拆开,将药物粉末倒入水中服用。几天后,患者发现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加重。经检查发现,药物粉末在空气中暴露后,部分成分已经分解失效。医生解释,胶囊壳能够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拆开胶囊后,药物成分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分解失效,降低药效。

五、结论

胶囊剂因其服用方便、掩盖药物不良气味、保护药物稳定性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然而,胶囊剂的正确服用方法是将胶囊整个吞咽,不能拆开或咀嚼。拆开胶囊可能会破坏药物的稳定性、影响药物释放特性、增加胃肠道刺激以及降低药物生物利用度,从而降低药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在服用胶囊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正确服用胶囊。

(姚登月 郸城县中心医院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