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贫血不只是“脸色差”——探寻血液贫血的多元世界

2025-01-16 11:0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大众认知里,贫血往往与“脸色差、没精神”紧密相连,仿佛这只是身体发出的小小警报,稍作休息、补点营养就能轻松化解。然而,贫血实则是一个复杂且隐匿的健康隐患,其背后隐藏着多元的病因、多样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容小觑的潜在危害,亟待我们深入探究。

从病因来看,贫血绝非单一因素所致。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这通常源于日常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如挑食、节食人群,铁元素未能足量补充,或是女性生理期失血过多却又未及时补给,致使身体铁储备耗尽,血红蛋白合成受阻,氧气运输“乏力”,进而引发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则多是叶酸、维生素 B₁₂缺乏惹的祸,常见于长期素食、肠胃吸收功能不佳者,这两种营养素对红细胞 DNA 合成至关重要,一旦缺乏,红细胞发育异常,无法正常成熟履行职责。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对棘手,它可能是因药物副作用、化学物质接触、辐射损伤,或是自身免疫系统“误攻”骨髓造血干细胞,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同工厂停产,红细胞产量锐减,贫血症状接踵而至。

临床表现上,贫血也远非只是面容苍白那么简单。头晕目眩堪称典型,大脑供血不足时,人站立起身瞬间仿若置身漩涡,天旋地转,严重时甚至晕厥倒地,危及人身安全。心悸气短同样困扰患者,心脏为弥补血液携氧不足,只能加快跳动、加大泵血力度,稍有活动,便心跳如鼓、呼吸急促,仿佛负重前行。疲乏无力感如影随形,肌肉得不到充足氧气滋养,稍微劳作便酸痛难耐、绵软无力,日常简单家务都变得艰巨无比,工作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还有那易被忽视的口腔变化,缺铁性贫血常导致口角炎、舌炎频发,舌头表面光滑如镜、疼痛不适,味觉也随之减退,美食当前却食之无味。

贫血的危害更是层层递进,不容轻视。轻度贫血时,身体尚能勉强代偿,可随着病情加重,心脏长期超负荷运转,心肌肥厚、心功能受损风险骤升,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宛如给本就脆弱的身体雪上加霜。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贫血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致使身高增长滞后、智力发育迟缓,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慵懒迟钝,错过成长黄金时机。孕妇贫血不仅自身健康摇摇欲坠,易出现妊娠高血压、感染等并发症,更会威胁胎儿安危,造成胎儿宫内发育窘迫、早产或死胎等悲剧。

面对贫血,诊断需精准出击。血常规检查首当其冲,通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关键指标初步筛查,若数值低于正常范围,警示灯亮起。进一步明确病因,血清铁、铁蛋白检测判断是否缺铁;叶酸、维生素 B₁₂测定排查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穿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疑难病症有确诊价值,虽听上去令人心生畏惧,却是洞察骨髓造血真相的关键一步。

治疗策略因人而异、因病施策。缺铁性贫血需在医生指导下补铁,除饮食上多吃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食物外,口服铁剂依从性高、疗效显著,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持续补铁数月,以补齐身体铁储备。巨幼细胞贫血则需针对性补充叶酸、维生素 B₁₂,药物或食物强化皆可。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复杂,免疫抑制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段酌情运用,旨在重建骨髓造血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贫血人人有责。均衡膳食是基石,每日保证各类营养素合理摄入,不偏食、不挑食,让餐桌琳琅满目。关注特殊人群需求,育龄女性、儿童、孕妇及老年人定期体检,监测血常规,早发现、早干预。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可能影响造血功能的药剂,如需使用应在医生严密监控下进行。

贫血绝非面色欠佳这般轻描淡写,它是身体内部失衡的警示信号,牵一发而动全身。了解贫血多元世界,从病因溯源、识破多样表象,到洞悉潜在危害、精准诊断治疗,再到日常预防守则,每一步都关乎健康大局。唯有如此,方能在贫血悄然来袭时,从容应对,守护身体气血顺畅、活力满格。

(郭志国 社旗县人民医院 血液,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