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阑尾炎那些事儿

2024-09-11 16: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阑尾:被误解的“无用器官”

阑尾是位于盲肠末端的一条细长盲管,长度约5-10厘米,直径0.5-0.7厘米,形状像一条小蚯蚓,一端与盲肠相通,另一端封闭。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阑尾是人类进化遗留的“无用器官”,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阑尾并非毫无用处:

-免疫功能:阑尾黏膜内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在青少年时期能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帮助抵御肠道病原体的侵袭,尤其对B淋巴细胞的成熟和抗体的产生有一定作用。

-肠道菌群调节:阑尾内存在大量有益菌群,当肠道菌群失衡时(如严重腹泻后),阑尾可作为“菌群储备库”,帮助肠道恢复正常菌群平衡。

尽管如此,阑尾的功能并非不可替代,切除阑尾后,人体其他免疫器官和肠道菌群会逐渐代偿,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二、阑尾炎的“元凶”:阑尾为什么会发炎?

阑尾炎的本质是阑尾腔堵塞后,细菌繁殖引发的炎症。具体来说,以下因素最易导致阑尾炎:

1.阑尾腔堵塞:最主要原因

-粪石阻塞:肠道内的食物残渣、细菌、黏液等混合形成坚硬的粪石,是堵塞阑尾腔的最常见原因。粪石堵住阑尾入口后,阑尾腔内的分泌物无法排出,压力升高,导致阑尾缺血、肿胀,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

-淋巴组织增生:青少年阑尾淋巴组织丰富,当肠道感染、感冒等引发淋巴组织增生时,可能挤压阑尾腔,造成堵塞。这也是青少年阑尾炎高发的原因之一。

-其他异物:如肠道寄生虫(蛔虫)、未消化的食物颗粒(如瓜子壳、果核)等,偶尔也会堵塞阑尾腔。

2.细菌感染:火上浇油

阑尾腔堵塞后,腔内分泌物积聚,原本存在于阑尾内的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细菌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引起阑尾黏膜充血、水肿、溃疡,进而导致阑尾壁坏死、穿孔。

三、阑尾炎的典型症状:从“隐痛”到“剧痛”的发展

阑尾炎的症状有明显的“递进性”,掌握这些特点,能帮助早期识别:

1.腹痛:最核心的信号

-转移性右下腹痛:这是急性阑尾炎最典型的特征。疼痛开始时多在肚脐周围或上腹部,呈隐痛或胀痛,约6-8小时后逐渐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医学上称为“麦氏点”,位于肚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这种转移是因为阑尾炎症初期刺激内脏神经(疼痛定位模糊),后期炎症波及腹膜(疼痛定位精准)。

-疼痛性质变化:初期为隐痛,随着炎症加重,疼痛逐渐变为持续性胀痛或剧痛,按压右下腹时疼痛明显,松手瞬间疼痛加剧(反跳痛),提示炎症已波及腹膜。

2.伴随症状不可忽视

-胃肠道症状:早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多为1-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部分患者会有腹泻或便秘,这是由于炎症刺激肠道所致。

-全身症状:炎症加重时,会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若阑尾穿孔,体温可升至39℃以上,同时伴有乏力、寒战等中毒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老年人、孕妇的阑尾炎症状可能不典型:

-儿童阑尾壁较薄,炎症进展快,穿孔率高,且腹痛定位模糊,常以哭闹、呕吐、发热为主要表现。

-老年人对疼痛不敏感,腹痛轻微,但阑尾穿孔、坏死的风险更高,容易延误诊断。

-孕妇阑尾炎因子宫增大,阑尾位置上移,腹痛可能出现在右上腹,容易与胆囊炎混淆,且炎症可能刺激子宫,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

四、阑尾炎的诊断与鉴别:别被“相似症状”误导

医生诊断阑尾炎,需要结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同时排除其他有相似症状的疾病。

1.常用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按压右下腹麦氏点,观察是否有压痛、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等辅助检查可帮助判断阑尾位置。

-血液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细菌感染(炎症越重,数值越高)。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显示肿大的阑尾、粪石、阑尾周围积液,对儿童和孕妇安全性高。

-CT检查:对阑尾显示更清晰,能准确判断阑尾是否穿孔、周围脓肿形成,适合症状不典型的患者。

2.易混淆的疾病

-急性胃肠炎:虽有腹痛、呕吐、腹泻,但腹痛位置不固定,无转移性右下腹痛,大便检查可见白细胞。

-输尿管结石:疼痛剧烈,呈阵发性绞痛,向会阴部放射,可伴有血尿,超声或CT可发现结石。

-女性附件疾病:如宫外孕破裂(有停经史、阴道出血)、卵巢囊肿蒂扭转(突发下腹痛),通过妇科检查和超声可鉴别。

-胆囊炎:疼痛在右上腹,可放射至右肩,常伴有恶心、油腻饮食诱发史,超声可见胆囊炎症。

五、阑尾炎的治疗:手术还是保守?

阑尾炎的治疗需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总体原则是:急性阑尾炎(尤其是化脓、穿孔风险高者)建议手术,单纯性阑尾炎可尝试保守治疗,但需密切观察。

1.手术治疗:根治性方法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微创手术,通过3-4个小切口完成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1-2天可下床,3-5天出院)、疤痕小等优点,是目前首选的手术方式。

-开腹阑尾切除术:适用于阑尾穿孔、周围脓肿严重或腹腔镜手术困难的情况,切口稍大(约3-5厘米),恢复时间略长(术后5-7天出院)。

手术时机很关键:发病72小时内手术难度低、并发症少;超过72小时,阑尾周围可能形成脓肿,强行手术易导致出血、肠瘘,此时医生可能先采用保守治疗,待脓肿吸收后(约3个月)再行手术切除阑尾。

2.保守治疗:仅适用于少数情况

保守治疗主要通过抗生素控制感染,适用于:

-症状轻微的单纯性阑尾炎;

-发病超过72小时,已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身体状况极差(如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无法耐受手术者。

保守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若腹痛加剧、体温升高、白细胞持续升高,提示保守治疗失败,需立即手术。需要注意的是,保守治疗成功后,阑尾炎复发率高达20%-30%,多数患者最终仍需手术。

六、术后恢复与注意事项:让身体快速康复

1.术后饮食:循序渐进

-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若无恶心、呕吐,可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

-术后1-2天过渡到半流质(粥、面条),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1周内避免辛辣、油腻、产气食物(如豆类、牛奶),防止腹胀。

2.活动与休息:早活动,防粘连

-腹腔镜手术后6-12小时即可下床轻微活动(如床边走动),开腹手术24小时后可下床,早期活动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肠粘连。

-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1个月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切口感染: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若出现红肿、渗液,及时就医换药。

-肠粘连:除早期活动外,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也能减少肠粘连风险,若术后出现腹胀、腹痛、停止排便排气,需警惕粘连性肠梗阻。

七、如何预防阑尾炎?从生活细节入手

虽然阑尾炎无法完全预防,但以下措施可降低发病风险:

-规律饮食: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肠道功能紊乱。

-多吃膳食纤维:增加蔬菜、水果、粗粮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石形成。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肠道寄生虫感染。

-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如肠炎、便秘等,减少阑尾淋巴组织增生和粪石形成的诱因。

结语: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阑尾炎虽是常见疾病,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穿孔、腹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了解阑尾炎的典型症状(尤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出现不适及时就医,是避免危险的关键。

记住,对于绝大多数阑尾炎患者,及时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不必过度恐惧;而保守治疗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视阑尾炎,科学应对,才能让身体尽快恢复健康。

(于芳 河南省浚县人民医院 外科护理)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