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湿疹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丘疹、水疱甚至渗液,伴随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湿疹虽不危及生命,但长期瘙痒、皮肤破损和睡眠障碍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也让家长陷入焦虑。本文将从日常护理、饮食管理、环境控制到心理支持,系统梳理湿疹护理全流程,帮助家长科学应对,让孩子告别瘙痒,重获健康肌肤。
一、日常护理:清洁与保湿是核心
1.温和清洁,避免刺激
湿疹患儿的皮肤屏障功能较弱,过度清洁或使用刺激性产品会加重症状。建议每日用38℃以下温水洗澡,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每周使用1-2次低敏沐浴露,避免频繁搓洗。洗澡后用柔软毛巾轻拍擦干,尤其是皮肤褶皱处,避免摩擦损伤。若湿疹急性期出现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湿敷10分钟,再涂抹药膏。
2.保湿修复,锁住水分
保湿是湿疹护理的基础。每日至少涂抹2次无香料、低敏的婴儿专用润肤霜,洗澡后3分钟内厚涂效果最佳。霜剂或软膏的保湿力优于乳液,尤其适合干燥季节或严重湿疹。选择成分简单的产品,避免含酒精、香精、防腐剂。若孩子皮肤皲裂,可选用凡士林等封闭性强的保湿剂。
3.衣物选择,柔软透气
纯棉、宽松的衣物能减少摩擦和闷热感,避免羊毛、化纤材质直接接触皮肤。新衣服首次穿着前需充分洗涤,去除可能残留的化学物质。夏季可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冬季避免穿得过厚导致出汗刺激皮肤。
4.剪短指甲,防止抓挠
瘙痒会让孩子不自觉抓挠,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家长应定期修剪孩子指甲,必要时佩戴棉质手套,夜间可穿防抓睡衣。若瘙痒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痒药物,避免孩子抓破皮肤。
二、饮食管理:规避过敏原,科学喂养
1.母乳喂养:妈妈需忌口
若孩子对某些食物过敏,母乳喂养的妈妈需避免摄入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花生等。建议通过“饮食日记”记录每日进食情况,观察孩子皮疹与食物的关联,逐步排查过敏原。
2.辅食添加:逐样引入,观察反应
6月龄后添加辅食时,每次只引入一种新食物,连续观察3天,确认无过敏反应后再添加下一种。高致敏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需谨慎添加,湿疹爆发期暂停引入新食材。1岁以上孩子可做皮肤点刺试验或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
3.推荐食物:清热利湿,健脾益胃
清热利湿: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等食物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缓解湿疹症状。
健脾益胃:山药、芡实、莲子、大枣等食物能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湿疹体质。
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绿叶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A、C、E,有助于皮肤修复。
低敏蛋白质:鱼类、鸡肉等低敏蛋白质食物可适量摄入,避免过敏反应。
4.避免刺激:远离高致敏食物
牛奶、鸡蛋、海鲜、芒果、花生等食物是常见过敏原,湿疹患儿需谨慎食用。若孩子对某种食物过敏,应严格避免,即使少量摄入也可能引发严重反应。
三、环境控制:减少过敏原,营造舒适空间
1.室内温湿度:保持适宜
室内温度宜维持在22℃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湿度过高易滋生霉菌,湿度过低会导致皮肤干燥。梅雨季节可用除湿机控制湿度,秋冬季节使用加湿器或挂湿毛巾增加湿度。
2.清洁除尘:减少尘螨
床上用品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定期除螨。避免使用地毯、毛绒玩具,减少尘螨滋生。家中避免饲养宠物,防止动物毛发引起过敏。
3.避免刺激:远离烟雾、花粉
烟雾、花粉、香水等刺激性物质会加重湿疹症状。家长应避免在孩子面前吸烟,外出时远离花粉密集区域,必要时佩戴口罩。
四、治疗与用药:规范使用,避免误区
1.轻度湿疹:短期使用弱效激素
轻度湿疹可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每日1-2次,症状缓解后减量。面部或褶皱部位可选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减少激素副作用。
2.严重瘙痒:口服抗组胺药
若孩子因瘙痒剧烈无法入睡,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切勿自行使用偏方或强效激素,以免加重病情。
3.避免误区:忌用草药、盐水涂抹
草药、盐水、牙膏等偏方可能含致敏成分,破坏皮肤屏障,加重湿疹。家长应遵循医嘱,规范用药。
五、心理支持:关注情绪,增强信心
1.认知重构:正确认识湿疹
湿疹虽易反复,但通过科学治疗和护理可缓解。家长应改变对湿疹严重后果的过度担忧,以积极心态看待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2.社交支持:分享经验,互相鼓励
加入湿疹患者互助小组,与病友交流治疗经验和心得,互相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兴趣培养:转移注意力
培养绘画、音乐、阅读等兴趣爱好,转移孩子对湿疹的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
六、何时就医:这些情况需立即就诊
皮疹泛发全身,伴随发热、精神萎靡。
瘙痒剧烈导致孩子无法入睡,或出现抓痕破溃。
湿疹急性期出现黄色渗液、结痂或皮肤破溃,可能合并感染。
湿疹反复发作,每周超过2次或持续1个月以上不愈。
七、结语
湿疹护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通过科学护理、规范治疗和心理支持,多数孩子可在学龄期明显改善。家长应避免“谈激素色变”,与医生密切配合,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帮助孩子度过“皮肤敏感期”,重获健康肌肤。
(邓娜 通许县中医院 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