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检查是指女性在怀孕期间,通过一系列医学检查和评估,监测孕妇身体状况及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医疗过程。它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孕期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和胎儿的患病风险与死亡率,同时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产前检查已形成系统、规范的流程,成为孕期保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产前检查的重要意义
产前检查的核心价值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对孕妇而言,孕期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激素水平波动、器官负荷加重等,可能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这些疾病若能通过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病情,避免对母婴造成严重危害。
对胎儿来说,产前检查能动态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染色体异常、结构畸形等问题。例如,通过唐氏筛查可初步判断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若风险较高,可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帮助家庭做出科学决策。此外,产前检查还能评估胎儿的胎位、胎盘功能、羊水情况等,为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提供依据,降低难产、胎儿窘迫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二、产前检查的频率
产前检查的频率需根据孕期不同阶段进行调整,以确保既能全面监测母婴状况,又不会给孕妇带来过多负担。一般来说,整个孕期的产前检查次数约为8-11次,具体安排如下:
孕早期(怀孕12周前):建议至少进行1次产前检查。此时主要目的是确认怀孕、确定孕周、排除异位妊娠(如宫外孕)等异常情况。首次检查后,医生会为孕妇建立孕期保健手册,记录孕期各项检查结果,作为后续产检的重要参考。
孕中期(怀孕13-27周):每4周进行1次检查。这一阶段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定期检查可监测胎儿的生长速度、结构发育等情况。从怀孕20周开始,孕妇可通过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的肢体、脏器等是否存在畸形,同时监测孕妇的血压、血糖等指标,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孕晚期(怀孕28周及以后):怀孕28-36周,每2周检查1次;怀孕37周及以后,每周检查1次。孕晚期胎儿逐渐成熟,需密切关注胎儿的胎位、胎动、胎盘成熟度及羊水情况,同时评估孕妇的骨盆条件、宫颈成熟度等,为分娩做好准备。若孕妇存在高危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检查次数,以便更密切地监测母婴状况。
三、产前检查的主要内容
产前检查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对孕妇身体状况和胎儿生长发育的全面评估,不同孕期的检查重点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孕早期检查内容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孕妇的月经史、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史、家族遗传病史等,同时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等基础体格检查,计算体质指数(BMI),评估孕妇的基础健康状况。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这些检查可了解孕妇是否存在贫血、肝肾功能异常及传染病感染情况,为孕期保健提供基础数据。
超声检查:孕早期超声检查主要用于确定宫内妊娠、判断孕周、观察胎芽和胎心搏动情况,排除异位妊娠、葡萄胎等异常妊娠。
其他检查:部分孕妇可能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此外,医生还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建议进行叶酸水平检测,指导孕妇合理补充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
孕中期检查内容
超声检查:孕中期是进行胎儿结构畸形筛查的重要时期,通常在怀孕20-24周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即“大排畸”)。此次检查可详细观察胎儿的头部、脊柱、心脏、腹部、四肢等结构,排查无脑儿、先天性心脏病、脊柱裂等严重畸形。
唐氏综合征筛查:怀孕15-20周可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指标,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等因素,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若筛查结果为高风险,医生会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如羊水穿刺或无创DNA产前检测。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怀孕24-28周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妊娠期糖尿病。检查时,孕妇需空腹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然后分别在服糖后1小时、2小时检测血糖水平,若其中任何一项指标异常,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常规检查:每次产检都会测量孕妇的血压、体重,监测血压变化可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监测体重增长情况可指导孕妇合理控制饮食,避免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此外,还会听诊胎心,了解胎儿的心率是否正常(正常胎心为110-160次/分钟)。
孕晚期检查内容
超声检查:孕晚期超声检查可评估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双顶径、股骨长、腹围等指标,判断胎儿是否存在生长受限或巨大儿。同时,检查胎盘位置、成熟度及羊水指数,若发现胎盘前置、羊水过多或过少等情况,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胎心监护:怀孕32-34周开始,每周进行1次胎心监护,通过连续记录胎儿心率的变化,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判断是否存在胎儿窘迫。胎心监护可反映胎儿对缺氧的耐受程度,是孕晚期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重要手段。
产科检查:包括检查胎位(如头位、臀位等)、测量宫高和腹围,评估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医生还会进行骨盆测量,了解孕妇的骨盆入口、中骨盆及出口的大小,判断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
其他检查: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等,监测是否存在贫血、尿蛋白等情况。对于有妊娠期并发症的孕妇,还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血糖、血压等,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四、产前检查的注意事项
为确保产前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孕妇在产检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提前预约:产前检查尤其是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医院产检人数较多,提前预约可减少等待时间,避免孕妇过度劳累。
空腹准备:部分检查项目如肝功能、血糖检测等需要空腹进行,孕妇需提前了解检查项目,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后避免进食,保持空腹8-12小时。
携带资料:每次产检时需携带孕期保健手册、既往检查报告等资料,方便医生了解孕期情况,做出准确判断。
穿着舒适:产检时建议穿着宽松、易穿脱的衣物和鞋子,便于进行超声检查、血压测量等操作。
记录异常情况:孕期若出现腹痛、阴道出血、胎动异常等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进行针对性检查和处理。
五、总结
产前检查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孕妇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检查。通过科学、规范的产前检查,不仅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孕期异常情况,还能让孕妇了解孕期保健知识,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为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杨立菊 商城县鲇鱼山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妇产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