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拉了8次,是不是脱水了?”“腹泻时只能喝白粥吗?”“拉得这么厉害,要不要用止泻药?”每到季节交替时,儿童腹泻就进入高发期,新手爸妈面对宝宝频繁拉肚子,往往因为焦虑踩进护理误区,反而让病程延长。其实,儿童腹泻护理的关键不是“快速止泻”,而是避开这些常见误区,帮宝宝平稳度过恢复期。
误区一:一拉肚子就禁食,怕“越吃越拉”
“医生,孩子拉得这么厉害,是不是该饿一饿?”这是腹泻门诊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禁食能让肠道休息”,甚至连母乳都停了,只给孩子喂点白开水,这种做法其实大错特错。
儿童肠道黏膜娇嫩,腹泻时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虽然下降,但完全禁食会导致营养流失,反而让肠道黏膜修复变慢,还可能因饥饿引发低血糖,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建议:腹泻期间不应禁食,需继续保持合理饮食。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饮食调整有讲究:
-0-6个月婴儿:继续母乳喂养,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能帮助肠道修复;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无需换奶粉,可适当减少每次喂养量,增加喂养次数。
-6个月-2岁幼儿:暂停高糖、高脂食物(如蛋糕、油炸食品)和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但日常吃的粥、烂面条、肉末、鸡蛋羹等都可以继续吃,保证蛋白质和热量摄入。
-2岁以上儿童:饮食清淡即可,无需过度限制,比如软米饭、清蒸鱼、煮蔬菜等都能吃,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即可。
曾遇到一个1岁宝宝,腹泻后家长只给喝白粥,3天后孩子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检查发现因营养不良导致脱水加重。记住:腹泻时“饿肚子”只会让宝宝更虚弱,合理进食才能为肠道修复提供“原料”。
误区二:过度依赖止泻药,追求“立竿见影”
看到宝宝频繁拉肚子,家长最迫切的就是“赶紧止住”,甚至会自行购买成人止泻药给孩子服用。但儿童腹泻大多是肠道在“排毒”——当肠道受到病毒、细菌或不洁食物刺激时,拉肚子其实是身体排出有害物质的自我保护机制。
目前儿童常用的止泻药中,蒙脱石散是相对安全的,但它的作用是吸附肠道水分和毒素,需空腹服用才能起效,且过量可能导致便秘。而成人常用的洛哌丁胺等止泻药,可能抑制儿童肠道蠕动,导致毒素滞留体内,加重肠道感染,国家明确规定2岁以下儿童禁用。
更重要的是,盲目止泻可能掩盖病情。比如细菌性痢疾导致的腹泻,强行止泻会让细菌和毒素留在肠道,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判断是否需要止泻,要看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拉得多但精神好、能吃能玩,无需急于止泻;如果拉得频繁且伴随剧烈腹痛、呕吐,需由医生判断是否用药。
误区三:脱水只看喝水量,忽视“科学补液”
“孩子拉肚子时,我一直给喂水,怎么还是脱水了?”这是很多家长的困惑。其实腹泻导致的脱水,丢失的不仅是水分,还有钠、钾、氯等电解质,只喝白开水会让电解质进一步稀释,反而加重脱水症状。
口服补液盐是应对腹泻脱水的“黄金武器”。它是按照科学比例配置的电解质溶液,能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效果远胜于白开水、果汁或米汤。使用时要注意:
-按说明书冲调:不要自行增减浓度,过浓会刺激肠道,过稀则无效;
-少量多次喂:每次10-20毫升,每隔5-10分钟喂一次,避免一次性喂太多引发呕吐;
-计算补液量:轻度脱水(尿量略少、口唇稍干)每天每公斤体重补50-80毫升,中度脱水(尿量明显减少、哭时无泪)需补80-100毫升,重度脱水需立即就医静脉补液。
对不爱喝补液盐的宝宝,可以用“少量多次”的技巧:用滴管或小勺子,每次喂1-2毫升,趁宝宝张嘴时快速喂入。6个月以下的宝宝,母乳喂养时可增加哺乳次数,母乳中的水分和电解质也能起到一定的补液作用。
误区四:腹泻必用抗生素,认为“消炎才能好”
“拉肚子肯定是有炎症,得用抗生素消炎!”这种想法让很多家长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甚至自行给孩子服用。但事实上,儿童腹泻中,病毒性腹泻(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占60%以上,而抗生素对病毒完全无效。
滥用抗生素不仅治不好腹泻,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让拉肚子更难好转。只有明确是细菌感染(如痢疾杆菌、沙门氏菌感染)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如何初步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可以观察大便性状:病毒性腹泻的大便多为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无明显腥臭味;细菌感染的大便常带黏液或脓血,有腥臭味,且可能伴随高热、腹痛剧烈。最终判断需依靠大便常规检查,家长切勿凭经验给孩子用抗生素。
误区五:恢复期大补“养身体”,反而加重肠道负担
宝宝腹泻刚好转,家长就急于给孩子“补营养”,炖鸡汤、煮鱼汤、喂肉泥轮番上阵,结果导致腹泻反复。其实腹泻后肠道黏膜需要3-7天才能修复,此时肠道消化功能仍较弱,过度进补会让肠道“不堪重负”。
恢复期饮食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刚好转时:继续吃腹泻期间的清淡食物,如粥、烂面条、蒸蛋羹等,避免增加新的食物种类;
-1-2天后:逐渐添加易消化的蛋白质和蔬菜,如肉末粥、蔬菜泥(南瓜、胡萝卜等);
-1周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避免过早吃油腻、生冷食物。
儿童腹泻就像一场“肠道保卫战”,护理的核心不是与腹泻“硬刚”,而是给肠道创造修复的条件。避开禁食、滥用止泻药、忽视补液等误区,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和脱水情况,比盲目用药更重要。面对孩子腹泻,你的冷静和科学护理,就是帮他们尽快康复的“良药”。当你能理性应对、耐心照护时,这场“战役”就已经赢了大半。记住,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可能遇到腹泻,顺利度过的每一次,都会让他们的肠道功能更加强健。
(曹静 黄骅市人民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