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喊腿疼,家长们往往第一反应是 “生长痛” 或者运动扭伤,但如果疼痛反复出现、休息后也不见缓解,甚至越来越严重,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儿童骨肿瘤。虽然儿童骨肿瘤发病率不高,但早期识别信号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首先,我们要了解儿童骨肿瘤的基本情况。儿童骨肿瘤是发生在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常见的有骨肉瘤、尤文肉瘤等,多发生在10到15岁的青少年群体,这个阶段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骨骼生长活跃,也给了肿瘤细胞可乘之机。不过,家长们也不必过于恐慌,大多数腿疼都不是骨肿瘤引起的,像生长痛、关节炎、外伤等更为常见,但学会区分这些情况的差异,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那么,哪些腿疼的特点需要警惕骨肿瘤呢?最明显的信号就是疼痛的性质和规律。生长痛通常是双侧膝盖周围或小腿肌肉的隐痛,多在傍晚或夜间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按摩或休息后就能缓解,而且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但如果是骨肿瘤引起的疼痛,往往是单侧肢体的疼痛,一开始可能是间歇性的隐痛,后来会逐渐变成持续性的剧痛,尤其是在夜间会更加明显,甚至会让孩子从睡梦中疼醒,服用普通的止痛药也难以缓解。这种疼痛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重,原本能跑能跳的孩子,可能会慢慢出现走路一瘸一拐的情况,这时候就不能再当作普通的疼痛来对待了。
除了疼痛,局部肿块也是骨肿瘤的重要信号。如果在孩子腿疼的部位摸到一个硬疙瘩,而且这个疙瘩在短时间内逐渐增大,就要高度警惕了。这些肿块通常质地较硬,按压时可能会有疼痛感,有些还会伴随皮肤温度升高、发红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肿块位置较深,早期可能不容易摸到,只有当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被发现,所以家长平时可以多留意孩子的肢体,洗澡或穿衣时顺便检查一下是否有异常的凸起。
另外,身体出现的一些伴随症状也不能忽视。比如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持续在 38℃左右,用了退烧药也不见好转,同时伴有体重下降、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情况,这时候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肿瘤的可能。因为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一些炎症因子,导致孩子出现全身性的反应。还有些孩子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比如胳膊抬不高、腿伸不直,这是因为肿瘤侵犯了关节或周围的软组织,影响了正常的活动功能。
骨骼的异常变化也是骨肿瘤的信号之一。如果孩子没有受到明显的外伤,却出现了骨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病理性骨折”,就要警惕骨肿瘤的可能。因为肿瘤会破坏骨骼的结构,使骨骼变得脆弱,即使是轻微的外力,比如咳嗽、弯腰等,都可能导致骨折。这种骨折愈合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反复发生,这时候通过 X 线检查往往能发现骨骼内部的病变。
那么,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这些信号时,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不要自行判断或拖延。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常用的检查包括X线、CT、磁共振(MRI)等,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了解骨骼的结构是否存在异常,是否有肿瘤的迹象。如果怀疑是骨肿瘤,还需要进行病理检查,这是诊断骨肿瘤的 “金标准”,通过取少量的肿瘤组织进行化验,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性质,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在治疗方面,儿童骨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孩子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制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儿童骨肿瘤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孩子经过规范的治疗后,不仅能够保住生命,还能保留肢体的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早期发现,如果肿瘤已经发展到晚期,侵犯了周围的组织或发生了转移,治疗难度就会大大增加,预后也会变差。
最后,还要提醒家长们,平时要多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和日常表现,不要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孩子的异常。如果孩子说腿疼,要耐心询问疼痛的具体位置、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等,观察孩子的活动是否受到影响,是否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同时,要避免给孩子施加过大的精神压力,即使怀疑是骨肿瘤,也要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和支持。
总之,孩子腿疼虽然大多是常见问题,但当出现疼痛持续加重、夜间痛明显、伴有肿块、发热、骨折等异常情况时,一定要警惕骨肿瘤的可能,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儿童骨肿瘤治愈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李振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病理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