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身上总出现淤青、出血难止住?可能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在作祟

2024-06-19 08:2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日常生活中,偶尔磕碰后皮肤出现淤青是常见现象,但若淤青频繁出现、范围扩大,甚至轻微碰撞就引发大片瘀斑,或刷牙时牙龈出血不止、月经量异常增多,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名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疾病。这种疾病虽不致命,却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一、淤青背后的“隐形杀手”: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是血液中负责止血的“小卫士”。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堵住漏洞。若血小板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止血过程就会受阻,导致皮肤淤青、黏膜出血,甚至内脏出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正是由于免疫系统“误伤”血小板,导致其数量显著减少。患者血小板计数常低于正常值,严重时甚至不足正常值的1/10。这种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常由病毒感染诱发;慢性型则以成人为主,尤其是育龄期女性,病程迁延不愈,需长期管理。

二、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警惕这些症状

ITP的症状因血小板减少程度而异,轻者可能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异常;重者则可能面临致命风险。以下症状需高度警惕:

1、皮肤出血:四肢、躯干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紫红色瘀点,或大片不规则瘀斑,轻微碰撞后加重。

2、黏膜出血:

(1)鼻出血频繁,难以自行停止;

(2)牙龈出血,刷牙或咀嚼硬物时加重;

(3)女性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非经期阴道出血。

3、内脏出血:

(1)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柏油样便);

(2)泌尿系统出血:血尿;

(3)颅内出血: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甚至昏迷(最危险并发症)。

4、全身症状:长期慢性失血导致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部分患者伴有低热(体温≤38℃)。

案例:一位5岁患儿,因反复牙龈出血、鼻出血不易止就诊,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仅为正常值的1/5,确诊为慢性ITP。经激素治疗后,血小板逐渐回升,出血症状缓解。

三、免疫系统为何“攻击”血小板?

ITP的核心机制是免疫系统失调。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区分“自我”与“非我”,但ITP患者的免疫系统将血小板误认为“外来入侵者”,产生抗体攻击血小板,导致其在脾脏等器官中被破坏。此外,以下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1、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可能直接破坏血小板或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2、药物影响: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干扰血小板生成或代谢。

3、遗传因素:部分家族存在ITP病史,后代患病风险升高。

4、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合并ITP。

5、精准诊断:从症状到实验室检查

ITP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红细胞、白细胞是否异常。

2、外周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形态(如巨大血小板、畸形血小板)。

3、骨髓穿刺:评估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成熟度,排除其他血液病。

4、抗血小板抗体检测:多数患者抗体水平升高,辅助确诊。

5、凝血功能检查:排除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

误区提醒:ITP需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鉴别,切勿自行诊断。

四、治疗策略:从药物到手术

ITP的治疗目标是提升血小板计数至安全水平,减少出血风险,而非彻底治愈。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及合并症制定:

1、一线治疗:糖皮质激素

(1)机制:抑制免疫系统,减少抗体生成。

(2)用药:泼尼松、地塞米松,口服或静脉给药。

(3)效果:多数患者血小板计数回升,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

2、二线治疗:免疫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1)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快速提升血小板,适用于紧急情况(如术前准备)。

(2)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艾曲波帕):刺激骨髓生成血小板,适用于难治性病例。

3、手术治疗:脾切除

(1)适应症:药物无效或反复发作者。

(2)原理: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切除后血小板破坏减少。

(3)风险:术后感染风险升高,需接种疫苗预防。

4、支持治疗:

(1)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2)严重出血时输注血小板悬液;

(3)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

五、预防与管理:从生活细节做起

1、避免诱因:慎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预防病毒感染(如接种疫苗)。

2、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3、定期监测:慢性ITP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调整治疗方案。

4、心理支持:长期患病可能导致焦虑、抑郁,需寻求家人或专业心理医生帮助。

ITP虽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管理,多数患者能维持正常生活。若您或身边人出现不明原因淤青、出血难止,请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单孟醒 河南省儿童医院 血液肿瘤科三病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