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明白:孤独症孩子的“身体界限”可能不一样
很多家长或亲人会发现,孤独症孩子不太喜欢拥抱——张开双臂想抱他们,可能会被推开、躲开,甚至哭闹;强行抱过去,他们可能会身体僵硬、挣扎,像“被束缚住”一样难受。这不是他们“不爱你”“冷血”,而是他们对“身体接触”的感受和普通孩子不一样。
对普通孩子来说,拥抱是“温暖”“亲密”的信号,但孤独症孩子的身体可能对触碰更敏感。皮肤接收到的拥抱信息,在他们那里可能变成“压力”“束缚”,甚至是“不舒服的刺激”。就像有人天生怕痒,被碰一下就会笑个不停,孤独症孩子对拥抱的抗拒,也是身体在说“这样让我不舒服”。
二.为啥不喜欢拥抱?和“感觉处理”有关
身体接触的信号需要经过大脑处理,才能变成“舒服”或“不舒服”的感受。孤独症孩子的大脑在处理触碰信息时,可能会出现“信号混乱”:
1触碰带来的感觉被“放大”了
普通孩子觉得“轻轻的拥抱”,在他们那里可能像“被紧紧压住”,衣服的摩擦、手臂的力度,都会变成“强烈的刺激”。这种被放大的感觉会让他们紧张,自然想躲开。
2分不清“拥抱”的意义
拥抱对我们来说是“表达爱”,但孤独症孩子可能难以把“身体接触”和“亲密感”联系起来。他们可能只感受到“有人靠近我、碰到我”,却不明白这是“喜欢我”的意思,反而会因为“突然的靠近”感到不安。
3对“控制感”很在意
孤独症孩子通常喜欢“自己掌控事情”,比如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坐下、什么时候走动。拥抱是“被别人主动靠近”,会让他们觉得“失去控制”,从而产生抗拒。对他们来说,“不被触碰”是保持安全感的一种方式。
三.不拥抱,不代表“不爱”
很多人会把“不拥抱”和“感情淡”画等号,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孤独症孩子表达喜欢的方式有很多,只是不用“拥抱”这种形式:
1可能会用“特殊的方式”靠近你
比如悄悄坐在你旁边,把喜欢的玩具放在你手里,或者重复说一句你常说的话。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其实是他们在说“我喜欢你,想和你待在一起”。
2眼神或表情会有变化
虽然不拥抱,但当你和他们说话时,他们可能会偷偷看你一眼,或者嘴角微微上扬。这些细微的表情,比拥抱更能说明他们“对你有好感”。
3愿意让你进入“他的世界”
比如允许你看他玩玩具,或者跟着他做同一个动作。对孤独症孩子来说,“允许你参与他的事情”,就是一种很亲密的表现,和拥抱的意义一样重要。
四.硬拉着亲近,可能会有这些麻烦
觉得“多抱抱就能培养感情”,于是强行拉着孩子拥抱、亲脸颊,其实会让事情变糟:
1让孩子更害怕身体接触
被强迫拥抱时的不舒服,会让他们把“身体接触”和“不好的感受”绑在一起。下次看到有人想抱,就会本能地逃避,甚至对靠近的人产生警惕。
2影响彼此的信任
孩子会觉得“你不懂我的感受”“你会强迫我做不想做的事”,慢慢就会减少和你的互动。原本可能愿意和你说话、一起玩,强行亲近后,可能连这些互动都会减少。
3让孩子更焦虑
被强迫时的挣扎、哭闹,其实是他们“无法表达不舒服”的表现。长期这样,会让他们对“社交场景”更紧张,觉得“和人相处好难”,反而更难学会表达感情。
五.想亲近,试试这些“不强迫”的方式
不用拥抱,也能和孤独症孩子建立亲密感。关键是“顺着他们的节奏”,让他们觉得“舒服”“安全”:
1先从“保持距离的互动”开始
比如和他们一起玩玩具,各自坐在旁边,不触碰对方;或者一起看绘本,你指着图画说话,他安静地听。这种“有空间的陪伴”,会让他们觉得放松,慢慢愿意靠近你。
2让他们“主动选择”是否接触
比如伸出手,放在他们能碰到的地方,不说“来抱抱”,只是安静地等着。如果他们愿意碰你的手,就轻轻握一下;如果没反应,就收回手,继续做别的事。把“要不要接触”的决定权交给他们,会让他们觉得“被尊重”。
3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传递亲近
如果孩子喜欢转圈,就陪他一起转;如果喜欢听特定的声音,就和他一起听。在这些“共同活动”中,他们会感受到“你懂他、愿意陪他”,这种默契带来的亲近感,比拥抱更牢固。
4用“轻量级接触”代替拥抱
如果想有身体接触,可以从“很轻、很短”的触碰开始,比如轻轻碰一下他们的手臂,马上收回来;或者帮他们整理衣服时,动作慢一点、轻一点。让他们慢慢习惯“触碰是安全的”,再根据反应调整。
六.硬拉着亲近,伤害可能比你想的大
强行拥抱、亲吻,看似是“表达爱”,其实可能给孩子带来这些伤害:
1让他们更害怕社交
被强迫亲近后,他们可能会把“和人相处”和“不舒服”联系起来,以后见到人就想躲,更难学会和别人互动。
2破坏彼此的信任
孩子会觉得“你不理解我”“你会强迫我做不想做的事”,以后可能不再对你敞开心扉,连原本愿意做的互动也会减少。
3让他们更难表达“拒绝”
小时候被强行拥抱,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长大后遇到不愿意的触碰,也不知道如何拒绝,这会增加他们受伤害的风险。
七.尊重“不拥抱”,其实是在帮他们成长
允许孤独症孩子不拥抱,不是“纵容”,而是在保护他们的“自我认知”:让他们知道“我的感受很重要”“我可以拒绝不舒服的事”。这种对“自我边界”的认知,对他们的成长很重要:
1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当他们发现“拒绝拥抱后,大人不会强迫”,就会慢慢敢于表达“我不要”。这种表达能力,会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
2更愿意尝试“主动接触”
当身体接触是“自己选择”的,而不是“被强迫”的,他们可能会慢慢好奇“拥抱是什么感觉”,甚至主动伸出手。这种“自愿的亲近”,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3建立更健康的“亲密关系”
真正的亲近,不是“必须拥抱”,而是“彼此舒服”。尊重他们的边界,他们才会从心里接纳你,这种基于理解的感情,比任何形式的拥抱都更温暖。
八.最后想说:爱有很多种样子
拥抱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孤独症孩子或许不喜欢用身体接触传递感情,但他们的心里一样有温暖、有依赖,只是需要我们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感受。
别再因为“不拥抱”而难过,也别硬拉着他们亲近。试着放慢脚步,用他们的语言去沟通,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陪伴。当他们觉得“和你在一起很安全、很舒服”,说不定有一天,会突然伸出小手,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拥抱——而那个时候的温暖,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动人。
(石娜娜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儿童神经康复医学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