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声带小结与职业用嗓:主播、教师如何自救?

2025-05-07 19: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嗓子一哑,流量就掉。”凌晨两点,美妆主播阿初下播后,在群里打下这行字。她身后是一排补光灯和架在支架上的电容麦,再往后,是大学声乐老师老周深夜批改作业的背影——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职业,却被同一种“工伤”悄悄缠上:声带小结。嗓子像被细砂纸反复打磨,高音劈叉、低音漏气,原本吃饭的家伙,一夜之间成了最大的焦虑源。

一、小结不是“小”问题

声带小结的本质,是位于声带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的两粒对称凸起,灰白色、粟粒大小,医学上把它叫作“歌手结节”或“教师结节”。如果把声带比作吉他的两根弦,小结就是反复摩擦后磨出的老茧。每一次发声,两片黏膜以每秒上百次的频率高速碰撞,时间久了,黏膜下的胶原纤维开始增生、变硬,声音便从清亮走向沙哑。

与息肉不同,小结是“双侧对称”,是长期、慢性、反复撞击的结果;而息肉通常单侧、基底广,更像一次急性出血后的血泡。主播和教师之所以成为高发人群,原因并不神秘——说话时间超长、音调偏高、环境干燥、精神紧张,以及“不会用气”——多数人靠嗓子硬挤,而不是靠横膈膜推送。于是,空气柱的冲击力直接打在黏膜最薄弱的部位,小结应运而生。

二、嗓子报警的四个阶段

1.早起清嗓咳嗽,喝完水能缓解,常被误认为是“咽炎”。

2.连续说话半小时后就发干、发紧,需要“嗯哼”清嗓才能继续。

3.高音突然破音,像磁带倒带,粉丝在弹幕里刷“主播感冒了吗?”

4.说话漏气,声音发虚,下课铃一响,老师只想闭嘴,因为再讲一句都疼。

如果你已经走到第四阶段,喉镜下大概率能看到两粒白色小结把声门拱出一道缝,空气从缝里漏掉,声音自然虚弱。此时若再强行直播或讲课,小结会被磨得越来越大,最终只能手术。

三、90%的人不必挨刀

声带小结的治疗原则是“先保守,后手术”。欧洲喉科联盟2023年的指南指出:只要小结尚未硬化、基底不广,三个月以内的系统嗓音训练有效率可达88%。所谓系统,并非简单“少说话”,而是四个递进动作:放松、呼吸、共鸣、咬字。

1.放松:

每天睡前用热毛巾敷颈前10分钟,从下颌到锁骨轻轻揉捏,降低喉外肌的肌电活动。接着做“哈欠叹气”——模仿打哈欠到最高点时轻轻叹一口气,让声带瞬间被气流“吹开”,这是最快的物理减压。

2.呼吸:

平躺,书一本置于肚脐,吸气鼓腹把书顶起,呼气发长“S”音,目标一次30秒。坚持两周,横膈膜耐力明显增强,说话时声门下压下降,撞击力随之减小。

3.共鸣:

闭口发“嗯——”,像蜜蜂嗡嗡,手放在胸口感受振动,然后逐渐张口转成“咪——妈——”。高频泛音被口腔、鼻腔放大,声带本身振幅减小,小结得到“轮休”。

4.咬字:

“唇颤+绕口令”是最安全的声带按摩。双唇放松吹气,发出马达般的“嘟嘟”声,同时念“白石塔,白塔石”,既练吐字又避免硬挤嗓子。每天5分钟,坚持一个月,多数人会惊喜地发现高音不再劈叉。

四、药物与物理手段:急性期的“灭火器”

若嘶哑已影响工作,可在嗓音训练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生理盐水3毫升加布地奈德1毫克,每日一次,连续三天,可快速消退黏膜水肿。夜间反流明显的,睡前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并把床头垫高约15厘米,防止胃酸夜间偷袭声带。温盐水雾化、低频超声导入、半导体激光照射等物理疗法,也能在两周内显著减轻声带充血。

五、必须手术的三个硬指标

1.小结直径大于3毫米,基底广,声门闭合缝隙超过2毫米;

2.规范训练与药物干预三个月,动态喉镜复查无缩小;

3.患者职业需求极高,如歌剧演员需在三个月内登台。

手术并不复杂,全麻支撑喉镜下用冷器械或激光将小结“削平”,全程10分钟左右,次日即可出院。但术后两周绝对禁声,包括耳语;第三周开始气泡音与轻哼练习,防止瘢痕粘连。许多主播术后急于复工,结果瘢痕变硬,声音反而较前更嘶哑,悔之晚矣。

六、主播与教师的日常护嗓

1.开播或上课前:

热水一杯(40℃左右)+5分钟哈欠叹气+气泡音,等于给声带做“热身赛”。

2.工作进行中:

每60分钟强制休息5分钟,加湿器把环境湿度稳在50%—60%,远离冰水和咖啡因。

3.下播或放学后:

40℃温盐水雾化10分钟,肩颈热敷5分钟,当天总用嗓时间不超过3小时。

4.周末:

“禁声半日”,去KTV飙高音、吃火锅涮麻辣,都是对小结的二次暴击,能免则免。

七、技术升级:用科技替嗓子打工

主播可升级设备:一块灵敏度高的电容麦,能把环境噪音压到40分贝以下,自己就不必提高嗓门;教师可申请教室吊麦+蓝牙音箱,把声音均匀送到最后一排。很多学校经费紧张,老师自费几百元购入“小蜜蜂”也能立竿见影——别小看这区区几分贝,它能让声带撞击力下降近一半。

八、写在最后

声带小结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身体对“不会用气、只会喊”的一次黄牌警告。把它当成契机,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声方式、工作节奏、乃至生活节奏:每天十分钟训练,每年一次喉镜,湿度计常伴身边,把扩音器当作标配。当你学会用气流、共鸣和麦克风分担负荷,嗓子不再是消耗品,而是可持续的“资产”。

声音是主播的IP,是教师的武器,也是你我与世界连接最直接的桥梁。从今天起,把每一次发声都当成一次投资,而不是一次消耗——你会发现,小结悄然退场,而声音比从前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姜春丽 河南宏力医院 耳鼻咽喉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