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频繁不自觉地清嗓,总感觉喉咙里有异物,声音也开始变得嘶哑,或许不会立刻意识到,这些细微变化可能是声带小结发出的危险信号。声带小结,这个看似陌生的医学名词,实则是嗓音健康的 “隐形杀手”,它就像声带表面长出的小凸起,虽不致命,却能从日常清嗓一步步发展到令人恐惧的失声,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了解声带小结的危险信号,是守护嗓音健康的关键第一步。
信号一:频繁清嗓,喉咙异物感挥之不去
正常情况下,我们偶尔清嗓是为了清除喉咙里的黏液或刺激物。但如果清嗓行为变得频繁,甚至形成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就要引起重视了。当声带出现小结时,局部组织的异常增生会刺激喉部黏膜,产生类似有异物卡在喉咙里的感觉。患者会下意识地通过清嗓动作,试图缓解这种不适,然而频繁清嗓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声带受到更强烈的振动冲击,进一步加重声带小结的症状。就像一位教师患者,长期处于用嗓过度状态,起初只是偶尔清嗓,逐渐发展为每节课都要清嗓十几次,最终确诊为声带小结。
信号二:声音嘶哑,音质改变悄然而至
声音嘶哑是声带小结最典型的症状之一。起初,这种嘶哑可能并不明显,仅表现为说话时声音略带沙哑,在晨起或长时间用嗓后更为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声音嘶哑会逐渐加重,原本清亮的声音变得低沉、粗糙,甚至出现发声费力的情况。这是因为声带小结导致声带闭合不全,气流通过时无法形成正常的振动,从而影响声音的质量。许多职业用嗓者,如歌手、销售人员,当发现自己的声音不再像以前那样稳定,高音难以唱出,说话容易疲劳时,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声带小结。
信号三:发声疲劳,说话变得力不从心
健康的声带能够承受长时间的发声而不感到过度疲劳。但患有声带小结的人,往往在说话几分钟后就会感觉喉咙疲惫不堪,声音也开始变得虚弱无力。这是由于声带小结增加了声带振动的阻力,使得发声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对于经常需要长时间讲话的人来说,这种发声疲劳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比如会议主持人,原本一场会议下来还能保持清晰有力的声音,而在声带小结影响下,可能会议进行到一半就声音沙哑、有气无力,甚至不得不中断会议休息片刻。
信号四:喉咙疼痛,炎症加剧的警示
声带小结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喉咙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并不剧烈,而是表现为一种隐痛或刺痛感,尤其在发声、吞咽时更为明显。当声带小结不断增大,其表面的黏膜容易出现破损,进而引发感染,加重疼痛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喉咙干燥、灼热等不适,这些都是声带组织受到损伤后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进一步扩散,引发其他喉部疾病。
信号五:音调改变,声音高低异常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声带可以灵活调整振动频率,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然而,声带小结会破坏声带的正常振动模式,导致音调发生改变。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说话的音调比平时低,或者在发声时难以控制音调的高低,出现音调忽高忽低的情况。对于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来说,这种音调改变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音乐表现力。
信号六:呼吸困难,病情严重的危险征兆
在声带小结的早期阶段,呼吸困难的症状并不常见。但如果病情持续发展,小结不断增大,就可能阻塞声门,影响气道的通畅,导致呼吸困难。此时患者会感觉呼吸费力,尤其在活动后或睡眠时症状更加明显,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必须立即就医,采取紧急治疗措施。
声带小结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不良用嗓习惯、过度用嗓以及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吸烟、饮酒,吸入有害气体,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会对声带造成损害,增加声带小结的发病风险。为了预防声带小结,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控制连续用嗓时间;保持喉部湿润,多喝水,避免喉咙干燥;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和有害环境。若已经出现上述危险信号,应及时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通过喉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嗓音训练,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嗓音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从频繁清嗓到失声的过程,是声带小结逐渐恶化的警示。重视这些危险信号,关注声带健康,才能让我们的声音始终保持清晰、动听,自由地表达自我,享受美好的生活。
(李韬 郑州市中心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