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带息肉概述
声带息肉是喉部常见的良性病变,多发生于声带边缘前中1/3交界处,主要由于声带黏膜层血管破裂、出血或水肿形成。患者常表现为声音嘶哑、发音疲劳,严重者可影响呼吸。其发病机制与过度用声、嗓音滥用、吸烟、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较大的声带息肉,手术治疗是主要选择。
二、声带息肉的手术治疗
1. 手术适应症
声带息肉的手术治疗并非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其适应症包括:
保守治疗(如嗓音休息、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
息肉较大,影响发音或呼吸;
息肉形态可疑,需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职业需求(如歌手、教师等)需尽快恢复嗓音功能。
2. 术前评估
术前需进行全面的喉镜检查及嗓音评估,包括:
电子喉镜或频闪喉镜检查:明确息肉大小、位置及声带振动情况;
嗓音功能评估:如嗓音障碍指数(VHI)、声学分析(基频、振幅微扰等);
全身状况评估:排除手术禁忌症,如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
3. 手术方式
目前声带息肉手术主要采用显微喉镜下切除,具体方式包括:
冷器械切除:使用显微剪刀或喉刀精细切除息肉,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激光手术(如CO₂激光、KTP激光):适用于血管丰富的息肉,可精准切除并减少出血;
微瓣技术:在切除息肉的同时尽量保留正常黏膜,促进术后声带愈合。
4. 手术注意事项
术中需精准操作,避免损伤声韧带,否则可能导致永久性嗓音改变;
出血控制至关重要,过度电凝可能影响声带黏膜的柔韧性;
术后需送病理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如乳头状瘤、癌变等)。
三、术后嗓音康复
1. 术后急性期管理(术后1周内)
严格声休:术后48-72小时内绝对禁声,避免声带摩擦影响愈合;
雾化吸入: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减轻声带水肿;
药物治疗:抗生素预防感染,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减少胃酸反流刺激;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过热食物,减少对喉部的刺激。
2. 嗓音康复训练(术后2-6周)
嗓音康复是恢复声带功能的关键环节,需在专业言语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呼吸训练:采用腹式呼吸,增强呼吸支持,减少发音时的声带负担;
放松练习:颈部及喉部肌肉放松,避免发音时的肌肉紧张;
共鸣训练:利用口腔、鼻腔共鸣,减少声带用力;
渐进式发音训练:从单音、单词逐步过渡到句子,避免过度用声。
3. 长期嗓音保健
科学用声:避免长时间高声说话或喊叫,使用扩音设备辅助;
生活习惯调整:戒烟限酒,减少辛辣食物摄入,控制胃食管反流;
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喉镜,评估声带愈合情况;
职业嗓音使用者(如教师、歌手)需接受专业嗓音训练,优化发音技巧。
四、手术疗效与预后
1. 手术疗效
多数患者术后嗓音质量显著改善,研究显示:
约85%-90%的患者术后嗓音恢复良好;
微小息肉术后恢复更快,较大息肉或长期病变者恢复较慢;
术后配合嗓音康复训练者,嗓音功能恢复更佳。
2. 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变范围:广泛性息肉或双侧病变者恢复较慢;
术前嗓音滥用情况:长期嗓音误用者易复发;
术后康复依从性:未严格声休或过早过度用声者可能影响愈合;
伴随疾病:如慢性喉炎、胃食管反流未控制者易复发。
3. 复发预防
纠正不良发音习惯,避免嗓音滥用;
控制胃食管反流,必要时长期使用抑酸药物;
职业用声者定期进行嗓音保健检查。
五、总结
声带息肉的手术治疗是改善嗓音质量的有效手段,但需严格把握适应症,并采用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以减少声带损伤。术后嗓音康复同样重要,需结合声休、药物及专业训练,逐步恢复声带功能。长期嗓音保健和定期随访可降低复发风险,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嗓音恢复效果。对于职业嗓音使用者,建议早期干预并加强术后康复指导,以维持良好的发音功能。
(陈晨 商丘市中心医院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