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与手术干预

2025-02-16 11: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概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 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结构紊乱。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MSA),其中OSA最为常见,占所有病例的80%以上。

该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至关重要。手术干预是OSA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解剖结构异常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
2.1 临床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

夜间症状:打鼾、呼吸暂停(通常由家属发现)、夜间憋醒、多梦、夜尿增多等。

白天症状:晨起头痛、日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

长期并发症:高血压、心律失常、代谢综合征、认知功能障碍等。

2.2 体格检查
医生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头颈部解剖结构,重点关注:

肥胖程度(BMI≥30 kg/m²者风险增加)。

上气道狭窄因素,如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软腭低垂、舌体肥厚、下颌后缩等。

颈围(男性>43 cm,女性>40 cm者风险较高)。

2.3 多导睡眠监测(PSG)
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可记录以下参数: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AHI≥5次/小时可诊断SAS,其中5-15为轻度,15-30为中度,>30为重度。

血氧饱和度(SaO₂):评估缺氧程度。

睡眠分期:分析睡眠结构是否紊乱。

2.4 其他辅助检查
便携式睡眠监测(HSAT):适用于筛查或无法进行PSG的患者。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评估上气道解剖结构,指导手术方案制定。

纤维鼻咽喉镜检查:动态观察气道塌陷部位。

3. 手术干预的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手术干预适用于以下情况:

明确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如鼻息肉、扁桃体肥大、下颌畸形等)。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不耐受或效果不佳。

中重度OSA患者,尤其是年轻、无严重合并症者。

3.1 鼻部手术
适用于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导致鼻塞的患者,常见术式包括:

鼻中隔成形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改善通气。

下鼻甲射频消融术:缩小肥大的鼻甲,减少鼻腔阻力。

3.2 腭咽层面手术
针对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等部位的狭窄,常用术式包括: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切除部分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扩大口咽腔。

射频消融术(RFA):通过热凝缩小软腭或舌根组织,创伤较小。

软腭植入术:植入生物材料以支撑软腭,减少塌陷。

3.3 舌根及下咽层面手术
适用于舌体肥厚或舌根后坠患者,术式包括:

舌根射频消融术:缩小舌根体积。

颏舌肌前移术(GA):将颏舌肌前移,防止舌根后坠。

舌骨悬吊术:固定舌骨,扩大下咽腔。

3.4 颌骨手术
适用于颌骨发育异常(如小颌畸形)导致的严重OSA,主要术式为:

双颌前移术(MMA):将上下颌骨前移,显著扩大气道空间,成功率较高(约80%-90%)。

3.5 气管切开术
仅用于极重度OSA且其他治疗无效者,通过建立颈部气道旁路 bypass 上气道阻塞。

4. 手术疗效评估与术后管理
4.1 疗效评估
术后需复查PSG,评估AHI及血氧改善情况。成功标准通常为AHI下降≥50%且术后AHI<20次/小时。

4.2 术后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短期:疼痛、出血、吞咽困难。

长期:鼻咽反流、发音改变(罕见)。

4.3 综合管理
术后仍需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如减重、戒烟酒)及必要时使用CPAP,以提高长期疗效。

5. 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PSG及影像学检查,手术干预适用于特定解剖异常或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术式选择应个体化,并注重术后长期随访及综合管理,以优化治疗效果。未来,随着微创技术和精准医学的发展,手术干预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将进一步提升。

 

(陈晨 商丘市中心医院 耳鼻喉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