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卒中相关性肺炎(简称SAP)是指非机械通气的卒中(如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在发病7天内新出现的肺炎。这种感染通常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是加剧卒中后脑损伤的重要因素。研究报道:患者并发SAP的死亡率高达30%。由于其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关于S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脑血管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留置胃管和气管插管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患者咳嗽反射减弱、口腔分泌物增多、误吸风险增加,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卒中相关性肺炎如果不及时应对处理,那么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当SAP病发时,不仅会加重原发病情,还可能引起肺部功能急剧下降,影响氧合作用,进而影响全身器官的正常运作。患者可能出现顽固性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对于sap来说,早期的预防护理和及时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在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临床专业护理措施,尽最大可能的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1、吞咽功能护理:在卒中性相关肺炎患者的护理中,吞咽功能的评估与训练至关重要。由于脑卒中可能导致吞咽肌群的控制能力下降,患者容易出现吞咽困难,进而引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细致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首先,护理人员应通过临床观察、吞咽功能筛查工具(如饮水试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等)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初步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吞咽启动、口腔准备、咽喉运送、环咽肌开放等多个方面。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及其严重程度。
对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制定个性化的吞咽功能训练方案。训练内容包括口腔肌肉运动训练、咽部肌肉训练、吞咽协调训练等。例如,通过唇部闭合、鼓腮、吹气等动作锻炼口腔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采用冰刺激、振动刺激等方法促进咽部肌肉的收缩和协调;以及通过吞咽训练器、电刺激等辅助工具增强吞咽功能的恢复。
2、喂养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喂养计划。对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应选择适宜的喂养方式,如鼻饲或经口进食,并选择合适的饮食质地和温度。在喂养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注意有无误吸、呛咳等异常表现,并及时调整喂养方案。
其次,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对于无法自主清洁口腔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进行口腔护理,包括刷牙、漱口等,以降低口腔感染的风险。
3、对症护理:对于疼痛症状,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对于轻度疼痛,可通过按摩、热敷等方法缓解;对于中度至重度疼痛,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止痛药物。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以减轻其痛苦感受。对于发热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冰敷、温水擦浴等。对于呼吸困难症状,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同时,应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促进痰液排出。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最后除了患者的临床护理之外,日常也要注意尽早预防,避免卒中性相关肺炎所带来的危害。
1.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避免吸烟与过量饮酒,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2. 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或环境后,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双手。
3. 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密切接触,减少在人群密集场所的停留时间。
4. 定期接种疫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接种流感疫苗和其他必要的疫苗,以预防相关疾病。
5. 家庭护理:对于有卒中病史的患者,家庭成员应学习基本的护理知识,包括正确翻身、拍背等,以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陈德勋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