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拍片子到底有没有辐射?放射科辐射大揭秘

2025-05-04 20:4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医生,拍 X 光片会不会致癌?”“做 CT 辐射太大,能不能换成 B 超?” 在放射科诊室,类似的疑问几乎每天都能听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普及,人们对 “辐射” 的担忧也日益加深。拍片子的辐射到底有多大?哪些检查有辐射,哪些没有?一次 CT 的辐射量相当于多少胸片?今天就来揭开放射科辐射的神秘面纱。

一、哪些检查有辐射?先分清 “有辐射” 和 “无辐射”

医学影像检查大致分为两类,只有含 “X 线”“CT”“核素” 的检查才有辐射,而超声和磁共振(MRI)完全没有辐射,可放心做:

有辐射的检查

X 线检查:包括胸片、四肢骨片、消化道造影(钡餐)等,利用 X 线穿透人体成像,辐射剂量较低。

CT 检查:通过 X 线分层扫描形成三维图像,辐射剂量高于普通 X 线。

核医学检查:如 PET-CT、骨扫描等,需注射含放射性物质的造影剂,既有 X 线辐射,也有造影剂本身的辐射。

无辐射的检查

超声:靠超声波反射成像,常用于孕妇、婴幼儿检查,安全无副作用。

磁共振(MRI):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适合脑部、关节等部位检查,完全无辐射。

简单来说,名字里带 “X 线”“CT”“核素” 的检查才有辐射,超声和磁共振可以大胆做,无需担心辐射问题。

二、辐射剂量到底有多大?用 “自然辐射” 做参照

辐射剂量的单位是 “毫西弗(mSv)”,我们每天都在接触 “天然本底辐射”—— 来自宇宙射线、土壤、空气等,每年约 2.4 毫西弗(相当于每天 0.0066 毫西弗)。医学检查的辐射剂量,其实可以和这个 “天然值” 对比:

普通 X 线检查:

胸片:0.02 毫西弗,相当于 3 天的自然辐射。

四肢骨片:0.01 毫西弗,约 1.5 天自然辐射。

牙科 X 线:0.005 毫西弗,仅 1 天自然辐射的 75%。

CT 检查:

头部 CT:2 毫西弗,约 8 个月自然辐射。

胸部 CT:5-8 毫西弗,约 2-3 年自然辐射。

腹部 CT:8-10 毫西弗,约 3-4 年自然辐射。

低剂量螺旋 CT(体检用):1 毫西弗,约 4 个月自然辐射。

核医学检查:

骨扫描:5 毫西弗,约 2 年自然辐射。

PET-CT:10-15 毫西弗,约 4-6 年自然辐射。

可见,普通 X 线检查的辐射剂量非常低,而 CT 的辐射相对较高,但一次常规 CT 的辐射量仍在安全范围内。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公众年辐射限值为 1 毫西弗(除天然本底外),而医疗辐射属于 “正当辐射”,允许在合理范围内突破这一限值。

三、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剂量决定危害,不必谈 “辐” 色变

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遵循 “剂量决定效应”,只有达到一定剂量才会产生危害:

低剂量辐射(<100 毫西弗):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会增加癌症风险。一次 CT 的辐射量(最高 15 毫西弗)远低于此,无需过度焦虑。

中等剂量(100-500 毫西弗):可能引起暂时的血液变化(如白细胞减少),但身体可自行恢复。

高剂量(>1000 毫西弗):可能出现急性辐射损伤(如呕吐、脱发),极高剂量(>5000 毫西弗)才会致命。

值得注意的是,辐射风险具有 “累积性”。例如,1 年内做 5 次胸部 CT(总辐射约 40 毫西弗),风险会略有增加。但对普通人来说,除非因疾病需要频繁检查,否则很难达到危险剂量。

四、哪些人需特别注意辐射防护?

虽然辐射风险可控,但以下人群对辐射更敏感,需格外谨慎:

孕妇:尤其是怀孕前 3 个月(胚胎器官形成期),非必要不做有辐射的检查。若必须检查,需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做好腹部防护(用铅衣遮挡)。

婴幼儿和儿童:他们的器官仍在发育,细胞分裂活跃,对辐射敏感性是成人的 2-3 倍。儿童做 CT 时,建议采用低剂量扫描模式,减少辐射暴露。

频繁接受检查者:如肿瘤患者需多次复查 CT,应主动和医生沟通,尽量延长检查间隔,或用磁共振替代部分 CT 检查。

五、放射科的 “防辐射秘籍”:这些措施能减少风险

放射科早已建立完善的辐射防护体系,最大程度降低辐射危害:

设备优化:现代 CT 机都有 “自动剂量调节” 功能,能根据患者体型调整辐射强度,儿童检查时辐射量可降低 50% 以上。

防护装备:检查时医生会给患者穿铅衣、戴铅帽,这些铅制防护用品能阻挡 90% 以上的 X 线,保护甲状腺、性腺等敏感部位。

检查规范:医生会严格遵循 “合理使用” 原则,不随意开不必要的辐射检查。例如,怀疑骨折首选 X 线,而非直接做 CT;孕妇做孕检,优先用超声而非 X 线。

六、走出辐射认知的误区

误区 1:“有辐射就会致癌”。事实上,普通人每年因自然辐射增加的癌症风险约 0.004%,一次 CT 的风险仅约 0.01%,远低于车祸等日常风险。

误区 2:“磁共振比 CT 好,因为没辐射”。磁共振和 CT 各有优势,比如看脑出血必须做 CT,看软组织损伤则磁共振更清晰,不能盲目替换。

误区 3:“辐射剂量可以累加,一次都不能做”。医学检查的辐射是 “必要之害”,比如肺癌高危人群做低剂量 CT,获益(早期发现肿瘤)远大于辐射风险。

辐射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辐射的盲目恐惧或忽视。拍片子的辐射剂量在合理范围内时,带来的健康收益(如发现早期病变、明确诊断)远超过潜在风险。了解辐射的真相,既能避免不必要的焦虑,也能在需要检查时积极配合 —— 毕竟,科学看待辐射,才是对健康最负责的态度。

(郑洪波 永城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