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发烧38.5℃必须吃药?儿科医生教你正确退烧

2023-11-07 16: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育儿的过程中,孩子发烧总是让家长们心急如焚。尤其是当孩子体温飙升至38.5℃时,不少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给孩子喂退烧药。然而,这样的做法真的科学吗?发烧就一定要吃药吗?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儿童发烧的正确处理方法。

一、发烧:身体在战斗的信号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发烧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身体在对抗病毒或细菌感染时的一种自然反应。当病原体侵入体内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导致体温升高。这种升温有助于减缓病原体的繁殖速度,从而给免疫系统更多的时间来消灭它们。因此,发烧在一定程度上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

二、38.5℃:一个并非绝对的界限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一旦发烧超过38.5℃,就必须立即服用退烧药。但实际上,这个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儿科医生指出,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不仅要考虑体温的高低,还要结合孩子的身体状况来判断。

-精神状态:如果孩子虽然体温较高,但精神状态良好,吃喝玩乐都不受影响,那么可以暂时不用药,继续观察。

-年龄因素:对于新生儿和早产儿来说,由于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即使体温稍高也可能对身体造成较大负担,因此建议及时就医。而对于较大龄的儿童,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强,可以承受一定的体温升高。

-持续时间:发烧持续的时间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孩子只是短暂地体温升高,并且很快自行下降,那么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体温反复升高,那么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三、物理降温: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在孩子发烧初期,或者体温尚未达到必须用药的程度时,家长可以尝试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缓解不适。

-温水擦浴:用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等大血管分布的区域,也可以温水泡脚。这样可以加快热量的散发,有助于降低体温。但需要注意的是,擦拭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孩子。

-多喝水:发烧会导致孩子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因此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多喝水不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还有助于通过尿液排出体内的热量。

-调整室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孩子因环境温度过高而加剧不适。同时,适当开窗通风也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

四、退烧药:何时用?怎么用?

虽然物理降温是首选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退烧药的使用也是必要的。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呢?

-选择合适的药物:儿童常用的退烧药主要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两种。家长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以及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遵循用药时间:退烧药通常需要在孩子体温超过38.5℃时使用,并且两次用药之间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如4-6小时)。家长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指导来用药,避免过量或频繁使用。

-观察反应: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后,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和不良反应。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烧不退、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警惕:这些情况下必须就医

虽然大多数儿童发烧都可以通过家庭护理得到缓解,但在某些情况下,及时就医是非常必要的。

-高烧不退:如果孩子持续高烧超过3天,或者体温反复升高至40℃以上,应尽快就医。

-伴随症状:如果孩子发烧的同时伴有剧烈头痛、呕吐、抽搐、皮疹等症状,可能是某种严重疾病的表现,应立即就医。

-特殊人群:对于新生儿、早产儿、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来说,即使体温不高,也应及时就医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六、科学育儿:预防胜于治疗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科学育儿,预防胜于治疗。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降低孩子发烧的风险:

-均衡饮食: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

-适量运动: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注意卫生:勤洗手、勤通风、避免接触传染源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孩子发烧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要家长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就能够帮助孩子安全有效地度过这一时期。在面对孩子发烧时,请保持冷静和理性,切勿盲目用药或过度焦虑。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周爱娟 洛阳市偃师区李村镇卫生院 全科(儿科)门诊)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