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拿到尿常规报告单时,是否曾被满纸的“+”号、“-”号和数字弄得一头雾水?别担心,这份看似简单的报告藏着身体的健康密码。今天,我们就来解锁这12个关键指标背后的秘密。
一、基础信息:尿液的第一印象
尿颜色
正常:淡黄至琥珀色(尿色素决定)
警报:▶ 洗肉水色→血尿(肾炎/结石)▶ 浓茶色→胆红素升高(肝胆疾病)▶ 乳白色→脓尿或乳糜尿(感染/寄生虫)
透明度
正常:清澈
浑浊提示:▶ 白细胞增多(泌尿感染)▶ 结晶盐沉淀(饮水不足)
尿比重
正常值:1.015-1.025
临床意义:↑↑ 脱水、糖尿病↓↓ 肾衰竭、多尿症
二、化学分析:尿液里的“危险信号”
尿蛋白(PRO)
正常:阴性(-)
“+”号警示:▶ ±~+:生理性(运动/发热)▶ ++以上:肾小球损伤(肾炎/糖尿病肾病)
尿糖(GLU)
正常:阴性(-)
阳性可能:▶ 血糖>肾糖阈(糖尿病)▶ 肾小管损伤(范可尼综合征)
酮体(KET)
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
“+”号危机:▶ 饥饿/减肥→轻度阳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强阳性(需急诊!)
尿胆红素(BIL)&尿胆原(URO)
肝胆“晴雨表”:▶ BIL↑ + URO↓ → 胆道梗阻▶ BIL↑ + URO↑ → 肝细胞损伤(肝炎/肝硬化)
亚硝酸盐(NIT)
细菌感染线索:▶ 阳性 ≈ 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
潜血(BLD)
注意假阳性!▶ 真阳性:镜下见红细胞(结石/肿瘤)▶ 假阳性:剧烈运动/月经污染
三、显微镜检:看不见的“微观战场”
红细胞(RBC)
关键区分:▶ 均一型 → 尿道/膀胱出血▶ 变形型 → 肾小球肾炎(红细胞被挤压破损)
白细胞(WBC)
>5个/HPF = 脓尿
提示:泌尿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管型(CAST)
肾病的“指纹”:▶ 透明管型 → 轻度肾损伤▶ 颗粒管型 → 肾实质病变▶ 红细胞管型 → 急性肾炎▶ 蜡样管型 → 慢性肾衰(危重信号!)
四、报告实战:三步锁定风险
拿到报告后快速聚焦:
看“+”号:蛋白、潜血、白细胞酯酶阳性需警惕
查数量:
红细胞>3个/HPF → 血尿
白细胞>5个/HPF → 感染
找管型:任何管型出现都需肾内科随访
典型案例:张女士报告显示:PRO(++)、BLD(+)、红细胞管型2个/LPF → 高度怀疑急性肾小球肾炎,需立即就医!
重要提醒:留尿有门道
晨尿最佳:浓缩状态更易检出异常
清洁中段尿:避免外阴分泌物污染
1小时内送检:防止细胞溶解、细菌繁殖
一纸尿常规,堪称身体的“液态活检”。它用12个指标编织成健康监测网,从肾脏到代谢,从感染到肿瘤,默默守护着我们的生命之源。下次体检时,别忘了给这份“废水”多一份关注——它正在用化学密码诉说您的健康真相。
(李萍萍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