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肠炎到溃疡性结肠炎只有3步!这个阶段干预最关键

2024-05-16 16: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消化系统的健康图谱中,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虽同属肠道疾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严重程度。肠炎多由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症状相对较轻,及时治疗多可痊愈。然而,若忽视肠炎的治疗与调养,从肠炎到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仅仅只有三步之遥,而在这三步之中,有一个阶段的干预尤为关键。

第一步,是肠炎的急性发作期。此时,肠道黏膜受到炎症的侵袭,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症状,患者往往会感到腹痛、腹泻,甚至伴有发热。这一阶段,若能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抗感染、止泻、补液等治疗,多数情况下肠炎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会进一步恶化。但遗憾的是,部分患者对此不够重视,自行用药或拖延治疗,导致炎症持续存在,为下一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第二步,是慢性肠炎的持续阶段。当急性肠炎未得到彻底治疗,就会逐渐转变为慢性肠炎。慢性肠炎的特点是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肠道黏膜长期处于受损状态,修复与损伤不断交替。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期的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身体逐渐消瘦,免疫力下降。在这个阶段,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更容易侵入肠道深层组织,引发更严重的炎症反应。此时,若仍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病情就会朝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而最为关键的干预阶段,就出现在慢性肠炎向溃疡性结肠炎转变的过程中。当慢性肠炎的炎症不断加重,肠道黏膜的损伤范围逐渐扩大,深度也不断增加,就会形成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变部位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但也可向上蔓延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这一阶段,患者除了会出现更严重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发热、营养不良、肠外表现等全身症状。肠外表现包括关节痛、结节性红斑、虹膜炎等,这些症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给治疗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在这个关键阶段进行干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如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可以有效控制肠道炎症,促进溃疡的愈合,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患者自身的生活方式调整也至关重要。在饮食方面,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粥、清汤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及高纤维、粗粮、豆类等可能加重肠道负担的食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因为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加重肠道炎症。此外,患者还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周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一旦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综合疗法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口服中药、中药灌肠、中医外治疗法等多种手段,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身体状态,提高免疫力,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同时,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从肠炎到溃疡性结肠炎的三步发展,每一步都隐藏着病情恶化的风险。而在慢性肠炎向溃疡性结肠炎转变的关键阶段进行积极干预,是阻止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应高度重视这一阶段,采取综合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策略,为患者的肠道健康保驾护航。

(刘冰梅 杞县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