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该病具有自限性,但若护理不当可能引发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本文结合临床指南与最新研究,从环境管理、症状护理、饮食调理、并发症预防四大维度,为家长提供系统化护理方案。
一、环境管理:阻断传播链的核心环节
1. 精准隔离策略
患儿需居家隔离至皮疹结痂且体温正常满72小时。隔离期间应设置独立卧室,配备专用餐具、毛巾及清洁用具。家庭成员接触患儿前后需用肥皂水洗手,处理患儿排泄物后需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双手15秒。
2. 科学消毒方案
肠道病毒对紫外线敏感,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30分钟。玩具消毒需根据材质选择方法:塑料玩具可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毛绒玩具需密封包装后冷冻48小时;电子设备可用75%酒精棉片擦拭。衣物被褥需单独清洗,60℃以上热水浸泡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
3. 症状监测体系
建立每日健康档案,重点记录:
体温曲线(每4小时测量一次)
皮疹变化(数量、破溃情况)
神经症状(嗜睡、肢体抖动)
呼吸频率(正常值:1-3岁24-40次/分,4-7岁22-34次/分)
当出现持续高热(>39℃且退烧药无效)、呼吸急促(>50次/分)、四肢发凉等危险信号时,需立即就医。
二、症状护理:缓解不适的关键措施
1. 口腔黏膜修复
疼痛管理:餐前15分钟使用2%利多卡因凝胶涂抹溃疡面,可降低进食疼痛感。
清洁方案:每日3次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破溃处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饮食适配:采用吸管进食温凉流食(如南瓜粥、苹果泥),避免酸性果汁刺激创面。
2. 皮肤屏障维护
皮疹护理:剪短患儿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破溃处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再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特殊部位处理:肛周皮疹可用氧化锌软膏形成保护膜,减少粪便刺激;手足部皮疹避免包裹过紧,保持透气性。
3. 发热规范处置
阶梯式降温:体温<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水温控制在32-34℃;体温≥38.5℃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4小时内不可重复使用。
禁忌事项:禁止酒精擦浴、冰枕直接接触皮肤,避免引发寒战或冻伤。
三、饮食调理:营养支持的黄金法则
1. 急性期(发病1-3天)
能量供给:每日热量需求按体重计算(1岁以内100-120kcal/kg,1-3岁90-100kcal/kg),通过少量多餐(6-8次/日)实现。
食物选择:
优质蛋白:鸡蛋羹(每日1个)、鱼肉泥(每日50g)
碳水化合物:小米粥(米水比1:10)、藕粉
维生素:胡萝卜汁(每日100ml)、猕猴桃泥(每日50g)
2. 恢复期(发病4-7天)
质地过渡:从流食→半流食→软食逐步调整,第4天可引入软面条(煮至糜烂),第6天尝试蒸蛋羹。
营养强化:每日补充锌剂(元素锌10mg)促进黏膜修复,维生素C(100mg/日)增强免疫力。
3. 饮食禁忌清单
高风险食物:坚果(易引发呛咳)、荔枝(含次甘氨酸A抑制糖代谢)、油炸食品(增加胃肠负担)
慎用食材:菠萝(含蛋白酶刺激黏膜)、芒果(易致接触性皮炎)、海鲜(可能引发过敏)
四、并发症预防:构筑健康防线
1. 神经系统监测
危险信号识别:出现频繁呕吐(每日>3次)、肢体抖动、眼球震颤时,需立即进行头颅MRI检查。
家庭护理要点: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避免摇晃患儿。
2. 循环系统维护
脱水评估:通过尿量(每日>400ml)、眼窝凹陷程度、皮肤弹性(捏起腹部皮肤回弹时间<2秒)综合判断。
补液方案:轻度脱水采用口服补液盐Ⅲ(50ml/kg,4小时内分次服用),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1/2张含钠液(如2:3:1液)。
3. 心理支持体系
行为干预:采用游戏疗法转移注意力,如通过播放动画片缓解口腔检查不适。
家长心理调适:每日保证6-8小时睡眠,避免将焦虑情绪传递给患儿。
五、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1. 婴幼儿(<1岁)
喂养技巧:使用硅胶软勺喂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哺乳前用温水清洁乳头。
观察重点:监测前囟门张力(正常应平坦),出现膨隆提示颅内压增高。
2. 早产儿
体温管理:维持环境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使用水银体温计每2小时测量肛温。
营养支持:优先选择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保证蛋白质摄入量达3.5-4.0g/kg/日。
3. 免疫缺陷儿童
防护升级:接触患儿时穿戴N95口罩、隔离衣,处理排泄物后进行手卫生并更换外层手套。
用药监测:使用免疫球蛋白(1g/kg/日)时需观察过敏反应,每15分钟测量血压一次。
六、康复期管理
1. 运动康复方案
发病第8天开始进行被动运动:每日3次,每次10分钟,包括四肢屈伸、踝泵运动。
发病第14天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从坐位平衡训练开始,逐渐增加爬行、站立练习。
2. 认知功能评估
使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评估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能力发展水平。
对存在发育迟缓的患儿,建议进行每周2次早期干预训练。
3. 预防复发措施
疫苗接种:EV71疫苗接种后2周可产生保护性抗体,保护率达97.3%,建议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卫生习惯强化:教导患儿使用七步洗手法,持续监督至7岁形成条件反射。
手足口病的科学护理需要系统性知识支撑与精细化操作。家长通过掌握环境管理、症状护理、饮食调理等核心技能,配合医疗机构的专业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风险。当遇到护理难题时,应及时通过正规医疗平台获取专业指导,避免盲目采用偏方延误治疗时机。
(岳春丽 上蔡县无量寺乡卫生院 儿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