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来临,高温酷暑给每个人的身体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更需格外谨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脏负担也随之加重,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病情恶化。那么,作为心力衰竭患者,该如何安然度夏呢?下面几点建议或许能帮到你。
合理补水,避免脱水与水肿并存
夏季出汗多,人体容易失去大量水分,导致血液浓缩,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但过量饮水又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水肿。因此,心衰患者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饮水,每天均匀分配饮水量,不要等到口渴了才猛灌一通。最好选择白开水或淡盐水,避免含糖饮料和酒精饮品,它们不仅不能有效解渴,还可能升高血糖、血压,对心脏不利。同时,注意观察自己的体重变化,如果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可能是体内水分潴留的信号,应及时调整饮水量并咨询医生。
防暑降温有妙招:避开极端温差
空调虽好可别贪凉!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刺激血管收缩扩张,引发血压波动。建议将室温维持在26℃左右,避免冷风直吹身体。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头戴宽边遮阳帽、携带便携小风扇都是不错的物理降温方式。当感到胸闷气短时,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帮助散热。切记不要用冷水冲澡,温水淋浴才是最佳选择。
饮食调理需谨慎:清淡低盐为主调
高温天气下,人们往往食欲减退,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纵自己吃重口味的食物来刺激胃口。心衰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克为宜,减少加工食品、腌制品的摄入,以防钠离子过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此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烹饪时尽量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少吃油炸、烧烤类食物,保持血脂水平稳定。
规律作息不可少:午间小憩助恢复
遵循“早睡早起”原则,保证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午后高温时段正是心脏负荷高峰,此时安排30分钟左右的午休能有效缓解疲劳。穿着方面优先选择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领口袖口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睡前可用热水泡脚促进末梢循环,但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为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久坐久卧都会降低心肺功能储备,建议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四肢。
运动康复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最安全
并非所有心衰患者都要绝对卧床,适度锻炼反而有助于改善体能。推荐从床边坐立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室内慢走、阳台晒背等活动。运动强度以不引起明显喘憋为度,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率变化(不超过静息时的20%)。遇到雷阵雨天气时,可选择在家中进行关节屈伸、踝泵运动等简单动作。记住三个基本原则:时间短(每次<30分钟)、频率低(每周3-5次)、强度小(微微出汗即止)。
情绪管理很重要:平和心态保平安
闷热天气容易使人烦躁不安,而负面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间接影响心血管系统稳定性。尝试深呼吸练习、瑜伽拉伸或与家人朋友聊天倾诉,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也是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记住,良好的心理状态本身就是一剂良药。
监测预警勤记录:异常信号早发现
每日定时测量体重、血压并做好记录,若发现三天内体重增长超过2公斤,往往提示体内液体潴留加重。注意观察下肢是否出现凹陷性水肿、夜间能否平卧入睡等情况。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病史及紧急联系人方式,一旦出现持续性胸痛、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治疗。
夏季虽是心衰患者的多事之秋,但只要掌握正确的自我管理方法,完全能够化险为夷。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密切配合医护团队的治疗建议,定期复查调整用药方案。让我们携手努力,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里守护好自己的“心”健康!
(王勃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医院区心血管内科九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