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红色警报:揭秘消化道出血的隐形威胁

2024-06-04 09: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内部,消化道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生命通道”,承担着食物消化与营养吸收的重要使命。然而,这条通道有时也会遭遇“红色警报”——消化道出血,它就像一个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却常被忽视的疾病,它涵盖了从食管到肛门的整个消化系统。其症状表现多样,有些较为明显,有些则较为隐蔽。呕血与黑便是最为常见的症状,呕血可能是鲜血,也可能是咖啡色液体;黑便则是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后的产物。当出现这些症状时,意味着消化道可能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病变,必须立即就医。腹痛也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表现,腹痛的位置和性质能帮助医生判断出血部位。失血性休克更是危险的信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出现时,说明出血量已经较大,若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危及生命。此外,腹部肿块和贫血也是消化道出血可能引发的症状,腹部肿块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严重,而贫血则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心悸等不适。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错综复杂,涉及多个方面。血管病变是其中之一,像胃壁内小动脉瘤、主动脉瘤、血管瘤、脾动脉瘤、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胃黏膜下动静脉畸形等,都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疾病同样不容忽视,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十二指肠炎、急性胃扩张、淋巴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平滑肌瘤等疾病,都可能成为消化道出血的“导火索”。食管病变如食管溃疡、食管化学或机械性的损伤、食管癌、食管炎等,也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肝胆胰疾病中,常见的如肝硬化伴门脉高压、门静脉血栓形成、壶腹癌、急性胰腺炎、肝癌伴门脉高压、胆道出血、胰腺癌侵犯十二指肠等,也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此外,全身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肺气肿合并感染、肺源性心脏病、血友病、白血病、尿毒症、淀粉样变性、淋巴瘤、紫癜、凝血机制障碍、结节病等,也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危害不容小觑。长期慢性出血会导致贫血,使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发头晕、乏力等症状。大量出血则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发休克。而且,消化道出血还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面对消化道出血这一隐形威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在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消化道黏膜。同时,要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减轻胃肠道负担。在生活方式上,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减少压力和焦虑情绪的影响,因为长期的压力和焦虑会增加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受损。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和身体抵抗力。合理用药也非常关键,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尤其是一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在使用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可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定期体检是预防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通过内窥镜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胃肠道病变,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及时进行治疗。此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特别是生食海鲜、生鲜果蔬等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

消化道出血就像一颗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危机。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了解其症状、病因和危害,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守护好自己的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享受美好的人生。

(尹瑞 西华县中医院 肝胆脾胃病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