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作为重症中暑的一种,往往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悄然袭来,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其核心原因在于身体散热受阻,导致体温急剧上升,一旦核心体温超过40℃,器官就可能遭受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在高温预警频发的季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热射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详尽且专业的预防策略:
一、合理安排工作与活动时间
避开高温时段:尽量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一高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和高强度体力劳动。如工作性质无法避免,应采取轮班制,缩短单次连续工作时间,并增加工作中的休息次数。
灵活调整工作计划:利用早晚较为凉快的时段完成工作与运动,减少在高温时段暴露的机会。
二、科学补水与电解质平衡
定时定量饮水: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建议每15-20分钟饮水一次,单次控制在150-200毫升。
补充电解质:大量流汗时,需饮用含盐分的饮品以维持钠钾平衡。可以选择稀释后的运动饮料或自制含盐饮品。
避免脱水饮品: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以免加重脱水。
三、穿着适宜的衣物
选择轻薄透气材质:穿着轻薄、透气、宽松的衣物,材质以棉麻等吸湿性好的面料为主。
浅色衣物:优先选择浅色衣物,反射更多阳光,减少热量吸收。
佩戴防护装备:户外活动时,佩戴宽边帽、太阳镜和遮阳伞,为头部、眼睛等部位提供有效防护。
四、改善居住与工作环境
室内降温: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降低温度。无空调时,可通过洒水、使用湿毛巾擦拭等方式增加室内湿度,降低温度。
工作场所降温:工作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降温设施,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五、关注特殊人群
老人、儿童与基础疾病患者:这类人群在高温天气下更易受热射病威胁,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外出时结伴同行,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户外工作者与运动员:这类人群需更加谨慎预防热射病。工作或运动前进行充分热身,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工作中适时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运动后不要立即冲凉水澡或进入空调房间,让身体逐渐适应温度的变化。
六、建立预警与应急机制
预警监测:在高温高湿无风条件下,对暴露者进行定期体温和脉搏检测,一旦发现体温临界升高,立即启动强制干预措施。
应急准备:配备急救装备,如冷水擦浴装备、酒精湿巾等,以便在意外发生时迅速采取降温措施。同时,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互救。
七、提高公众预防意识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热射病的认知水平和预防意识。
基层医疗覆盖:在基层乡镇落地热射病救援工作小组,确保基础医疗全覆盖。
法律保障: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高温环境雇主需向职员提供防护器具并对生产环境进行检测申报,劳动者出现岗位诱发的中暑经职业病诊断鉴定后可获得工伤权益。
综上所述,预防热射病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在高温天气下,合理安排工作与活动时间、科学补水与电解质平衡、穿着适宜的衣物、改善居住与工作环境、关注特殊人群、建立预警与应急机制以及提高公众预防意识等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抵御高温带来的健康威胁,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的夏季。
(王鲁阳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