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偏头痛发作时怎么快速缓解

2025-05-09 08: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偏头痛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头痛为特征的神经血管性疾病,全球患病率达14.7%,中国成年人年患病率约为9.3%。其典型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持续4-72小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出发,系统介绍发作期快速缓解的科学方法,并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一、发作期快速缓解策略:分级治疗原则

1. 急性期治疗目标

终止头痛发作:在疼痛早期(头痛初期2小时内)干预,效果优于晚期治疗。

缓解伴随症状:控制恶心、呕吐、畏光等,提高患者舒适度。

减少功能损害:尽快恢复日常活动能力,避免急性期向慢性化转变。

2. 一线药物治疗方案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作用机制: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抑制血管扩张和神经源性炎症。

常用药物:布洛芬(400-600mg)、萘普生(500-750mg)、阿司匹林(900-1000mg)。

注意事项:胃溃疡患者需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避免长期使用(<10天/月)以减少药物过量性头痛风险。

曲坦类药物:

作用机制:选择性激动5-HT1B/1D受体,收缩扩张的脑膜血管,抑制三叉神经末梢CGRP释放。

常用药物:舒马普坦(50-100mg口服)、佐米曲坦(2.5-5mg口服)、利扎曲坦(10mg口服)。

注意事项: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24小时内不超过2剂,避免药物过量性头痛。

CGRP受体拮抗剂:

作用机制:阻断CGRP与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扩张和神经源性炎症。

常用药物:乌布吉泮(50-100mg口服)、瑞美吉泮(75mg口服)。

优势:无血管收缩作用,心血管安全性高;适用于曲坦类禁忌或无效的患者。

3. 辅助治疗措施

止吐药:

甲氧氯普胺(10mg口服或肌注):促进胃排空,改善药物吸收,同时具有中枢性止吐作用。

昂丹司琼(4-8mg口服或静脉):选择性阻断5-HT3受体,高效控制恶心呕吐。

镇静剂:

苯二氮䓬类(如劳拉西泮0.5-1mg口服):短期使用可缓解焦虑,改善睡眠,但需警惕依赖性。

异丙嗪(12.5-25mg肌注):具有抗组胺和镇静作用,适用于伴严重恶心者。

神经调控技术:

经皮眶上神经刺激(tSNS):通过电极刺激眶上神经,调节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兴奋性,每次45分钟,可减少头痛强度30%-50%。

远程电神经调节(nVNS):非侵入性刺激颈迷走神经,每次120秒,对中度偏头痛有效率为56%。

二、非药物治疗方法:物理与行为干预

1. 冷敷疗法

机制:低温可收缩局部血管,抑制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疼痛信号传递。

方法:将冰袋或冷毛巾敷于疼痛侧太阳穴或颈部,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可重复。

证据: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冷敷可使头痛强度降低20%-30%,与布洛芬疗效相当。

2. 黑暗与安静环境

机制:光和声音刺激通过视网膜和耳蜗通路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加重头痛。

实施:发作期佩戴遮光眼镜,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减少环境刺激。

效果:可缩短头痛持续时间约1小时,降低止痛药需求量。

3. 生物反馈训练

机制:通过监测生理指标(如皮肤温度、肌电活动),帮助患者学会自主调节血管张力,降低神经兴奋性。

方法:每次训练20-30分钟,每周2-3次,持续8-12周。

证据:系统评价显示,生物反馈可使偏头痛发作频率降低35%-45%,疗效与预防性药物相当。

4. 针灸治疗

机制:刺激特定穴位(如风池、太阳、合谷)可调节内源性阿片系统,抑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

方案:发作期每日1次,留针20-30分钟,连续3-5天。

效果: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针灸可缓解50%以上患者的头痛,疗效持续24-48小时。

三、特殊人群的治疗调整

1. 妊娠期偏头痛

安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500-1000mg每4-6小时)是首选,妊娠早期使用曲坦类可能增加胎儿口面裂风险。

非药物干预:冷敷、针灸、生物反馈是安全选择,避免使用NSAIDs(妊娠晚期可能增加动脉导管早闭风险)。

2. 儿童偏头痛

药物剂量:布洛芬10mg/kg,萘普生7.5-10mg/kg,舒马普坦鼻喷雾剂(5-20mg根据年龄调整)。

行为疗法:规律睡眠、充足水分、避免跳过早餐可减少50%以上的发作频率。

3. 老年人偏头痛

药物选择:避免使用含咖啡因的复方制剂(可能加重高血压),优先选择曲坦类或CGRP拮抗剂。

共病管理:合并认知障碍者需简化用药方案,使用一次性给药装置减少误服风险。

四、结语

偏头痛的快速缓解需建立在对病理机制的深刻理解基础上,结合药物与非药物手段,实施个体化分级治疗。急性期治疗强调"早期、足量、单药"原则,避免药物滥用;非药物干预作为重要补充,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于频繁发作的患者,预防性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同样关键。随着CGRP靶向药物的研发和神经调控技术的进步,偏头痛的治疗正从症状控制向疾病修饰转变,为患者带来更多康复希望。

(周冰艳 原阳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