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药单先过“智慧眼”,审核时在盯哪些重点

2024-02-17 20:4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药单审核,不是“走过场”

拿到医生开的药单,在药房取药前,总有一双“智慧眼”在默默把关——这就是药师的药单审核。别以为这只是看看名字对不对、数量够不够,实际上,药师要像侦探一样,从药单里找出可能存在的“隐藏风险”,确保每一种药都用得安全、合理。

药单上的每一个药名、每一个剂量、每一个用法,背后都连着患者的健康。审核就是要把住这最后一关,避免“药不对症”“剂量出错”“药物打架”等问题,让吃药真正起到治病的作用,而不是添乱。

二、第一关:先看“药对不对症”

审核药单的第一步,是确认开的药和患者的病对不对得上,这就像给钥匙找锁,必须严丝合缝:

1.核对“诊断”和“用药”是否匹配

药师会先看病历上的诊断(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肺炎),再对照药单上的药物,判断这些药是不是针对这些病的。比如,诊断写着“细菌性肺炎”,药单里却开了抗病毒药,这就可能不匹配;诊断是“高血压”,开的药却是降压药搭配了治疗失眠的药(没有失眠诊断时),也要进一步确认原因。

2.排除“没必要的药”

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多余的药”。比如,普通感冒多是病毒引起的,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要是药单里开了抗生素,药师就会警惕;再比如,慢性病患者同时在吃好几种药,新增加的药如果和已有治疗重复,也可能是不必要的。

这一步的核心是“该用的才用,不该用的不用”,避免药物滥用或浪费。

三、第二关:剂量“合不合适”,不能多也不能少

药的剂量就像做菜放调料,多了少了都不行,药师会重点盯着剂量是否符合患者的情况:

1.看“常规剂量”是否超标

每种药都有经过研究确定的常规剂量范围(比如成人一次吃几片、一天吃几次)。如果药单上的剂量超过了这个范围(比如本该一次吃1片,却开成了一次3片),药师会及时和医生沟通,确认是否有特殊原因(比如病情严重需要加量),避免过量导致副作用。

2.看“患者个体”是否需要调整

同样的药,不同人可能需要不同剂量:

l 儿童:剂量通常按体重算,不能直接用成人量;

l 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下降,很多药需要减量;

l 肝肾功能不好的人:药物代谢可能变慢,需要调整剂量避免蓄积中毒;

l 孕妇或哺乳期女性:有些药的剂量需要特殊调整,还要考虑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

药师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核对剂量是否合适,确保“量体裁衣”。

四、第三关:用法“对不对”,影响药效还可能添风险

药怎么吃(口服、外用、注射)、什么时候吃(饭前、饭后、空腹),这些用法细节也在药师的审核范围内:

1.给药途径是否正确

比如,本该外用的药膏,药单上写成了口服;本该肌肉注射的药,写成了静脉注射,这些都会带来风险,药师会第一时间发现并纠正。

2.用药时间是否合理

有些药的吸收和食物有关:比如降压药、降糖药需要固定时间吃才能稳定起效;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空腹吃可能伤胃,最好饭后吃;铁剂空腹吃吸收好,但对胃刺激大,可能需要饭后吃。如果药单上的用法和这些特点不符,药师会提醒调整。

3.疗程是否合适

有些药需要吃够一定时间才能起效(比如抗生素,吃几天停了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有些药不能长期吃(比如某些激素类药物,长期吃可能有副作用)。药师会核对疗程是否符合治疗规范,避免疗程过短或过长。

用法对了,药才能“事半功倍”,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五、第四关:药物之间“打不打架”,避免“互相拆台”

同时吃多种药时,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就像几个人在一起可能吵架一样,药师要排查这些“潜在冲突”:

1.看“药效是否互相影响”

l 有的药会“增强”另一种药的效果:比如两种降压药一起吃,可能让血压降得太低;

l 有的药会“减弱”另一种药的效果:比如某些抗生素会影响避孕药的效果,可能导致避孕失败;

l 有的药在一起会“产生有害物质”:比如某些他汀类降脂药和红霉素一起吃,可能增加肝损伤风险。

药师会根据药物相互作用的数据库,核对药单上的多种药物是否存在有害的相互作用。

2.看“代谢是否互相干扰”

很多药需要通过肝脏或肾脏代谢,要是两种药都通过同一个“代谢通道”,就可能互相竞争,导致其中一种药在体内蓄积。比如,某些抗真菌药和降压药都通过肝脏的CYP3A4酶代谢,一起吃可能让降压药代谢变慢,在体内浓度升高,增加副作用风险。

这一步审核需要药师熟悉药物的代谢途径,像“交通管理员”一样,避免药物在体内“堵车”。

六、第五关:患者“能不能吃”,避开过敏和禁忌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有些药对别人安全,对某些人却可能“致命”,药师会重点关注患者的特殊情况:

1.过敏史“必须核对”

如果患者有明确的药物过敏史(比如对青霉素过敏),药单上却开了同类药(比如阿莫西林),药师会立刻拦截,避免严重过敏反应(皮疹、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2.禁忌症“不能忽视”

每种药都有明确的禁忌症(比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孕妇禁用)。药师会核对患者的病历信息(比如肝肾功能指标、怀孕情况),如果药单上的药属于患者的禁忌症,会及时和医生沟通更换药物。

3.特殊人群“重点关照”

除了孕妇、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儿童、哺乳期女性、有基础疾病(比如癫痫、心脏病)的人,用药都有特殊禁忌,药师会逐一核对,确保药物适合患者的个体情况。

这一步就像“量身定制”的安全检查,把不适合患者的药挡在门外。

七、第六关:剂型和规格“对不对”,避免吃错量

同一种药可能有不同的剂型(比如片剂、胶囊、缓释片)和规格(比如每片含5毫克、10毫克),药师会核对这些细节是否准确:

1.剂型是否适合患者

比如,吞咽困难的老人或儿童,开普通片剂可能不方便,换成口服液或分散片(能溶于水)会更合适;缓释片或控释片需要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如果药单上没注明,药师会提醒患者。

2.规格是否匹配剂量

比如,医生想开的剂量是一次10毫克,而药单上写的规格是每片5毫克,那一次就需要吃2片;如果规格写错成每片20毫克,患者按“一次1片”吃就会过量。药师会核对规格和剂量是否匹配,避免因规格错误导致吃错量。

这些看似细小的细节,其实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一点都不能马虎。

八、药师发现问题后,会怎么做?

审核时发现药单有问题,药师不会直接改药,而是会这样处理:

1.及时和医生沟通

药师会把发现的问题(比如剂量超标、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症等)反馈给开单医生,说明理由和建议(比如调整剂量、更换药物),和医生一起商量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2.向患者解释清楚

如果药单需要调整,药师会在发药时向患者说明调整的原因,比如“这个药和您正在吃的另一种药可能有冲突,医生换成了更安全的”,让患者明白调整的必要性,更配合治疗。

3.做好记录和跟踪

所有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药师都会记录下来,既为了追溯,也能为后续的用药管理提供参考,不断提高药单的合理性。

药师和医生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患者安全、有效地用药。

九、患者取药时,药师还会“多嘴”说些啥?

药单审核通过后,发药时药师还会再叮嘱几句,这些“唠叨”其实很重要:

1.再次核对用法用量

“这个药一天吃两次,一次1片,饭后吃”“这个药膏涂在患处,每天三次,别涂到眼睛里”,确保患者清楚怎么吃、怎么用。

2.提醒注意副作用

“吃这个药可能会有点头晕,开车时小心”“如果出现皮疹,及时停药并联系医生”,让患者知道可能的副作用,有问题能及时处理。

3.告知特殊储存方法

“这个药需要放冰箱冷藏”“拆开后要尽快吃完,别受潮”,保证药物质量不受影响。

这些“多嘴”其实是审核的延伸,确保药从开出来到吃到嘴里,每一步都不出错。

药单审核这双“智慧眼”,盯的是药名、剂量、用法,防的是错误、风险、伤害,求的是安全、有效、合理。从药对不对症到剂量合不合适,从药物是否“打架”到患者能不能吃,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药师的专业和细心。

患者拿到药单时,不用觉得审核是“添麻烦”,反而应该庆幸有这样一道关,帮自己挡住可能的用药风险。毕竟,吃药是为了治病,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杨利利 唐河县人民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