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智齿去留指南:这4种情况必须拔除

2025-07-24 15:1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口腔健康的领域里,智齿常常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它曾被视作智慧的象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可能给许多人带来无尽的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智齿的去留问题,尤其是必须拔除的4种情况,希望能为大家解开疑惑,提供实用的健康指引。

一、智齿:神秘又“捣乱”的牙齿

智齿,学名第三磨牙,一般在16 -25岁之间萌出。从进化角度来看,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的精细化,颌骨空间逐渐变小,智齿的存在似乎变得有些“多余”。许多人的智齿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有的默默“潜伏”,有的则“兴风作浪”。

二、必须拔除的4种情况

情况一:反复引发冠周炎

冠周炎是智齿最常见的“作乱”方式之一。当智齿部分萌出,牙龈与牙冠之间会形成一个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很容易在此积聚。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比如熬夜、感冒后,就容易引发炎症。症状轻的时候,可能只是牙龈轻微红肿、疼痛;严重时,会出现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甚至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患者,每次考试压力大、熬夜复习时,智齿就会“准时”发炎。起初他只是吃点消炎药缓解,但随着炎症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高,疼痛也越来越剧烈,最后不得不来医院拔除智齿。像这种反复引发冠周炎的智齿,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口腔健康带来威胁,必须及时拔除。

情况二:造成邻牙损伤

有些智齿生长方向不正,会斜着或横着长,紧紧抵住旁边的第二磨牙。时间一长,它就像一个“侵略者”,不断挤压邻牙,导致邻牙的牙根吸收、牙槽骨破坏。患者可能一开始并没有明显感觉,但随着邻牙损伤的加重,会出现牙齿松动、疼痛,甚至需要拔除邻牙。

有一位中年女士,因为牙齿疼痛来就诊,检查发现是旁边的智齿“捣乱”,导致第二磨牙牙根严重吸收,两颗牙齿都摇摇欲坠。最后只能拔除智齿和受损的第二磨牙,后续还需要进行种植牙修复,不仅花费高,还遭受了很多痛苦。所以,一旦发现智齿对邻牙造成损伤,一定要果断拔除。

情况三:没有对颌牙

正常情况下,牙齿是上下成对生长的,就像“搭档”一样相互配合。但如果上颌或下颌的智齿缺失,另一侧的智齿就会因为没有“搭档”而过度生长。它会不断伸长,甚至咬到对侧的牙龈,引起创伤性溃疡,长期反复溃疡还可能增加癌变风险。

有一位老年患者,上颌智齿缺失多年,下颌智齿却越长越长,每次吃东西都会咬到上颌牙龈,导致溃疡反复发作。经过检查,医生建议拔除这颗“孤独”的智齿。因此,对于没有对颌牙的智齿,为了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口腔问题,拔除是最明智的选择。

情况四:正畸治疗需要

在进行牙齿正畸治疗时,智齿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正畸效果。有些智齿会在正畸过程中萌出,导致牙齿排列重新变得拥挤,破坏已经矫正好的牙齿位置。而且,智齿的生长力量还可能使牙齿出现扭转、倾斜等情况,影响正畸的稳定性和最终效果。

曾经有一位青少年患者,在进行牙齿正畸一年后,因为智齿的萌出,导致原本整齐的牙齿又出现了轻微拥挤。医生不得不调整正畸方案,并建议拔除智齿。所以,对于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正畸治疗的人来说,根据医生的建议,适时拔除智齿是非常必要的。

三、拔智齿的注意事项

当然,拔智齿并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拔牙前,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比如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否在服用抗凝药物等。拔牙当天要吃饱饭,避免空腹拔牙导致低血糖。拔牙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比如咬紧棉球30 -60分钟止血,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不要用拔牙侧咀嚼食物等。

总之,智齿的去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出现上述4种必须拔除的情况,千万不要犹豫,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让专业医生为你评估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毕竟,口腔健康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只有拥有健康的牙齿,才能尽情享受美食,绽放自信笑容。希望大家都能重视智齿问题,守护好自己的口腔健康。

(田赫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口腔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