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都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似乎不如从前,注意力也难以集中,思维变得迟缓。这些变化可能是认知功能衰退的早期信号,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干预,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认知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了解认知衰退的轨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认知衰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最初,人们可能只是感到记忆力有所下降,比如经常忘记刚刚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或者找不到自己常用的物品。这一阶段,记忆力减退可能更多是由于生理上的老化,如脑部神经元的自然衰老,导致神经元的死亡和退化。然而,随着压力的增加和负面情绪的加剧,心理退行也会对认知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加速认知衰退的进程。
心理退行是指人们在面临压力或其他不利因素时,表现出一系列行为、动作和思维方式上的退化。在心理退行的状态下,人们的记忆力会遭受严重打击,变得模糊、缓慢或难以集中。同时,注意力也会降低,容易分神、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此外,思维敏捷度也会下降,变得迟缓、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除了生理和心理因素外,一些疾病也会导致认知下降。比如高血压,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好,会损伤脑血管,影响大脑供血,进而影响认知;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时,也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发认知问题;还有老年痴呆症,更是直接导致认知功能严重衰退。此外,生活方式也起着重要作用。长期缺乏运动,身体血液循环不畅,大脑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过度吸烟、酗酒,有害物质会伤害大脑细胞;长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都会加速认知功能下降。
面对认知衰退,我们并非无计可施。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甚至改善认知能力。
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合理饮食是基础,要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鱼类、坚果、蔬菜水果等,它们富含对大脑有益的营养成分,能保护大脑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同时,要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对大脑造成损害。规律运动也必不可少,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既能活动身体,又能促进血液循环,让大脑得到充足的氧气。充足睡眠同样重要,老年人每天要保证7到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
其次,经常给大脑“锻炼锻炼”也很有效。学习新事物是个好办法,可以学习一门新语言、绘画、摄影等,既能锻炼大脑的语言中枢、视觉空间能力等,又能增加知识储备,丰富生活乐趣。玩一些益智游戏也很有趣,比如下棋、玩扑克牌中的算24点、拼图游戏等,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专注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反应速度。阅读也是很好的大脑锻炼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益。多和家人、朋友聚会聊天,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增进亲情交流。参加社区活动,如文艺演出、志愿者活动等,能结交新朋友,展示自己的才艺,同时感到充实和快乐。
总之,认知衰退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但并非不可逆转。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给大脑“锻炼锻炼”以及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我们可以有效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甚至改善认知能力。面对认知衰退,我们要从容而乐观,积极采取措施来促进自己的认知健康。
(赵玥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内四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