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全身淤青,确实需要警惕儿童可能患上的过敏性紫癜。这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因其症状多变且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常被比喻为具有“伪装术”。以下是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详细解析:
一、发病原因与机制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微生物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链球菌、病毒等)是最常见的诱因,约1/3的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感冒、咽炎等病史。
食物与药物:某些食物(如海鲜、牛奶)和药物也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
其他因素:昆虫咬伤、寒冷等也可能激活具有遗传易感性患者的免疫细胞,使其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过敏性紫癜。
二、症状表现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复杂多样,可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和肾脏等多个系统,具体表现如下:
皮肤紫癜:最典型且最常见的症状。紫癜多首发于四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紫癜大小不一,初起为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肤表面,按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数日内转为暗紫色,最终呈棕褐色消退。部分患儿在紫癜出现前1~2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关节症状:约半数患儿会出现关节症状,常累及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及活动受限,症状多在数日内消失,不遗留关节畸形。关节症状出现时,易被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消化道症状:约2/3的患儿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多在皮疹发生后1~2周内出现。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剧烈腹痛,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伴恶心、呕吐、腹泻及便血等。腹痛原因是肠道黏膜下出血和水肿,严重者可发生肠套叠、肠梗阻甚至肠穿孔。
肾脏症状:肾脏受累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60%,多在起病后1~8周内出现。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部分患儿可出现水肿、少尿及高血压。肾脏症状的轻重差异较大,轻者仅为短暂性轻度蛋白尿及镜下血尿,重者可发展为肾衰竭。
全身症状:在疾病初期,患儿可出现低热、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全身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先于皮肤紫癜出现,容易造成误诊。
三、诊断与鉴别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的皮疹、相关症状、血小板计数正常、过敏原检测阳性等。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注意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进行鉴别。
四、治疗与护理
消除病因:如消除局部炎症,避免接触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对症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消化道出血时要禁食。可使用抗组胺药和改善血管通透性的药物。若合并严重腹痛、关节肿痛和肾脏病变时,还需加用激素。
中药调理:中医称过敏性紫癜为“紫斑”“肌衄”,可根据不同证型(如血热妄行型、阴虚火旺型、气虚血瘀型)进行中药调理,以调节免疫紊乱,改善血管脆性,减少复发。
科学护理:穿宽松衣物,避免抓挠皮肤,防止紫癜破损感染。定期复查尿常规,监测肾脏受累情况。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
远离过敏原:记录饮食、药物、接触物,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质。
预防感染:季节交替时戴口罩,勤洗手,及时治疗咽炎、扁桃体炎等感染病灶。
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鼓励儿童进行适度运动,如跑步、跳绳、游泳等,增强体质。
饮食调理:保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为免疫系统提供充足营养支持。
综上所述,感冒后全身淤青应警惕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可能。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治疗过程中,需遵循医嘱进行对症治疗和科学护理,以促进病情康复并减少复发风险。
(张焕 商水县人民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