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肠易激综合征:一紧张就拉肚子,情绪真的会“传染”给肠子

2025-07-30 18: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在重要会议前,突然感到腹部一阵绞痛,紧接着频繁跑厕所;考试前夕,明明没有吃坏东西,却忍不住腹泻;与他人激烈争吵后,肚子开始咕噜作响,随后便是一连串的排便反应……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场景,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原因——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这种疾病就像一个神秘的“情绪感应器”,当人处于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时,肠道就会“闹脾气”,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那么,情绪究竟是如何“传染”给肠子的呢?

一、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的“情绪晴雨表”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0%-15%,我国城市人群的发病率也高达5%-10%。它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奇怪的是,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如肠镜、大便常规等,却往往找不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也就是说,肠道本身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损伤或病变,只是功能出现了紊乱。

这种疾病就像肠道的“情绪晴雨表”,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肠道的状态。当人处于紧张、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中时,身体会启动“应激模式”,释放出一系列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就像肠道的“兴奋剂”,会使肠道蠕动加快,原本应该缓慢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过程被打乱,水分来不及充分吸收就被排出体外,从而导致腹泻。同时,肠道的敏感性也会增加,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变得更加剧烈,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可能引发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二、情绪“传染”肠子的神秘通道:大脑-肠道轴

情绪能够影响肠道功能,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神秘而复杂的通道——大脑-肠道轴。大脑-肠道轴是大脑与肠道之间双向通信的神经-内分泌网络,它就像一条无形的“信息高速公路”,将大脑的情绪信号快速传递到肠道,同时也能将肠道的状态信息反馈给大脑。

从解剖结构上看,大脑与肠道之间通过迷走神经等神经纤维紧密相连。当人感到紧张时,大脑会通过这些神经纤维向肠道发送信号,调节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例如,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肠道蠕动加快,而副交感神经兴奋则会使肠道蠕动减慢。在紧张状态下,交感神经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发腹泻。

除了神经传导,大脑-肠道轴还涉及到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调节。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当人处于负面情绪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影响,肠道内的免疫平衡被打破,容易引发肠道炎症,进一步加重肠道功能紊乱。此外,肠道内还生活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它们被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而肠道菌群的失衡又会反过来影响大脑的功能和情绪状态,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三、肠易激综合征的“情绪诱因”大揭秘

长期精神压力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的应激系统会持续激活,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例如,职场人士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经常加班加点,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出现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研究表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的人群患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倍。

焦虑和抑郁情绪

焦虑和抑郁是两种常见的负面情绪,它们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焦虑情绪会使人对身体的不适感觉更加敏感,容易将正常的肠道蠕动误认为是腹痛或不适,从而加重症状。抑郁情绪则会影响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异常。据统计,约60%-70%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重大生活事件刺激

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离婚、失业等,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刺激可能会触发肠易激综合征的发作或加重症状。例如,一位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在经历亲人离世后,可能会出现持续的腹痛、腹泻等症状,经检查后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四、应对肠易激综合征:给肠道“情绪减负”

心理调适:学会放松心情

心理调适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环节。患者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来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松方法,患者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再慢慢地呼气,使腹部收缩,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重复几次后,会感到身心逐渐放松。冥想则是通过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和思维,排除杂念,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放松。瑜伽结合了身体动作、呼吸控制和冥想,能够全面调节身心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

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对于改善肠道功能非常重要。患者应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起床、睡觉、吃饭,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规律,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高纤维食物和乳制品等容易诱发症状的食物。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功能,同时还能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坚持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

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的辅助手段

在症状严重时,药物治疗可以作为缓解症状的辅助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止泻药、抗痉挛药、肠道益生菌等。止泻药可以减少肠道蠕动,增加水分吸收,缓解腹泻症状;抗痉挛药可以松弛肠道平滑肌,减轻腹痛症状;肠道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带来不良反应。

心理治疗:专业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对于伴有严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缓解负面情绪和改善症状。心理动力学疗法则侧重于探索患者的潜意识冲突和情感问题,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促进心理成长和康复。

肠易激综合征就像一个敏感的“情绪感应器”,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肠道的功能。了解大脑-肠道轴的作用机制,认识情绪对肠道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至关重要。当我们学会给肠道“情绪减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就能让肠道恢复健康,远离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的困扰。

(王振雷 河南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