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诊断领域,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以其精准、微创、安全的特点,逐渐成为临床医生获取病理诊断的“利器”。这项技术通过超声波的实时引导,将穿刺针精准送达病变部位,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为肿瘤、结节、囊肿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关键依据,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技术原理:超声波的“透视眼”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的核心在于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与人体组织的声学特性。超声波是一种高频机械波,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和方向性,能够在人体内部传播并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界面时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这些反射回来的声波被超声探头接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转化为灰阶图像,形成人体内部组织的实时影像。
在穿刺过程中,医生首先利用超声图像确定病变部位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通过滑动或倾斜探头,调整声束平面与穿刺针的角度,确保针尖始终位于超声图像的“可视范围”内。当穿刺针接近或进入病变组织时,金属针体与软组织的声阻抗差异会形成点状高回声(白色亮点),这一特征成为医生判断针尖位置的重要依据。通过“进针-显影-调整”的动态循环,医生能够精准控制穿刺路径,避免损伤重要结构。
二、操作流程: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护理的全链条管理
(一)术前评估:严把安全关
术前评估是确保穿刺成功的第一步。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凝血功能状态、心脏及肺部状况等,以排除禁忌症。例如,凝血功能异常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提前停药;大量腹水、肝性脑病先兆、严重胃肠扩张等患者则不适合进行腹腔脏器穿刺。此外,医生还会通过超声检查确认病变部位是否存在安全穿刺路径,避开重要脏器、血管及神经,并在体表做好标记。
(二)术中操作:精准与安全的平衡
术中操作环节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要求极高。患者取合适体位后,医生会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并局部注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医生以小角度(通常≤30°)缓慢进针,同时密切观察超声图像中的针尖显影。当针尖到达目标组织边缘时,医生会激发活检针或粗针取样,每次取样后需观察超声图像确认针尖位置,避免偏离目标。对于复杂路径(如需绕过血管或骨骼),医生会分段调节针尖方向,确保每一步都安全可控。
以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为例,医生会在超声引导下将活检针精准刺入结节内,以确保获取足够样本。取样后,医生会用医用纱布包扎压迫穿刺点15-20分钟,并通过超声再次扫描确认无持续性渗血。
(三)术后护理:细节决定成败
术后护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患者需用手按压穿刺点30分钟,观察30分钟无不适症状后方可离开。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密切观察有无红肿、热痛或渗血等症状。医生会详细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并安排随访以评估穿刺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三、技术优势:精准、微创、安全的“三重保障”
(一)精准度高:毫米级定位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精准度。通过超声波的实时成像,医生能够清晰看到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将穿刺针精准送达目标区域。研究显示,该技术的取材成功率高达95%以上,显著优于传统盲穿或CT引导穿刺。例如,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中,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能够获取较满意的组织标本,为病理分型和免疫组化分析提供充足材料,而细针穿刺活检则可能因样本量不足而影响诊断准确性。
(二)微创性:局部麻醉下的“针尖手术”
与外科手术相比,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明显的微创性。该技术仅需局部麻醉,无需切开皮肤或组织,创伤小、恢复快。以乳腺结节穿刺为例,整个操作过程仅需十几分钟,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24小时后可恢复正常生活。这种“日间手术”模式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降低了医疗成本。
(三)安全性高:实时监控降低风险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的安全性得益于其实时监控功能。在穿刺过程中,医生能够持续观察针尖位置和周围组织的变化,及时调整穿刺路径以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此外,该技术无辐射、可重复操作,适用于不同部位(如甲状腺、乳腺、肺部、肝脏等)的穿刺活检,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选择。
四、临床应用:从肿瘤诊断到精准治疗的“桥梁”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肿瘤、炎症、囊肿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例如,在肺周围癌的早期筛查中,该技术能够通过细针穿刺获取肺结节样本进行病理分析,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在乳腺癌的诊断中,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能够准确区分良恶性病变,指导后续手术方案的制定;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该技术能够获取足够样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为靶向治疗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
此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还可用于治疗性操作,如囊肿抽液、脓肿引流等。通过超声引导,医生能够将穿刺针精准送达病灶部位,抽吸积液或注入药物,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
五、未来展望: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的深度融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未来,该技术将与人工智能、三维超声等新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穿刺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例如,人工智能辅助的超声图像分析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病变部位和安全穿刺路径,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三维超声技术则能够构建病变部位的三维模型,帮助医生更直观地规划穿刺路径。
同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对疾病分子机制认识的深入,该技术将在基因检测、液体活检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精准医疗提供更多可能。
(韩俊丽 兰考县中心医院 超声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