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啥?

2025-05-16 17: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医生说我肝上有个小结节,让做穿刺活检——是不是很可怕?会不会疼?会不会捅破血管?”不少人一听到“穿刺”俩字,脑子里就冒出“大刀阔斧”的画面,吓得腿都软了。其实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就像医生拿着“带摄像头的细针”,在超声“实时导航”下,精准扎到身体里的“疑点”(比如结节、肿块),取一点点组织出来化验,全程几乎不流血,疼得还没打针厉害。今天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你下次听到“穿刺活检”,心里能踏实点。

一、先搞懂:为啥要做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它能解决啥问题?

身体里长了个结节、肿块,超声、CT、核磁这些检查就像“拍照片”,能看出它长啥样(大小、形状、有没有血流),但没法确定它“是好是坏”(良性还是恶性)。这时候就需要穿刺活检出场了——它相当于给“疑点”做“病理化验”,拿到最权威的“诊断报告”。

1. 甲状腺上发现个结节,超声看“边界不清、有点状钙化”,但到底是结节性甲状腺肿(良性)还是甲状腺癌(恶性)?得靠穿刺取点组织化验才知道;

2. 乳腺上有个肿块,摸起来有点硬,超声提示“形态不规则”,但到底是纤维瘤(良性)还是乳腺癌(恶性)?穿刺活检能给出答案;

3. 肝上有个小阴影,CT怀疑“可能是转移瘤”,但到底是不是?穿刺取点细胞看看,就能明确诊断。

打个比方:影像检查是给“疑点”拍证件照,能看出大概轮廓;穿刺活检是取“疑点”的“生物样本”,做DNA鉴定,能精准判断“身份”。没有这个鉴定,医生就没法确定下一步是观察、吃药还是手术,相当于打仗不知道敌人是谁,没法制定战术。

二、超声引导下穿刺:医生怎么“精准命中”目标?全靠这几步

别看穿刺活检听起来吓人,其实整个过程就像“医生拿着带导航的细针,去身体里取点东西”,步骤清晰,还特别精准,很少出错。

1.术前准备:给“疑点”做“定位标记”

穿刺前,医生会先看你的超声或CT片,明确“疑点”的位置(比如在甲状腺左叶、乳腺外上象限)、大小(比如5mm×3mm)、深度(离皮肤有多远),就像打仗前先看地图,确定目标坐标。

如果是表浅部位(甲状腺、乳腺),一般不用麻醉或只涂一点点局部麻醉膏(像蚊子叮一下);如果是深部器官(肝、肾),可能会打一点局部麻醉(疼一下就好),让你不那么难受。

2.超声“实时导航”:针头走到哪,屏幕就看到哪

开始穿刺时,医生会把超声探头放在皮肤上,屏幕上清晰显示“疑点”的位置,以及周围的血管、神经(避免伤到它们)。然后拿着一根细针(比抽血的针稍粗一点,直径0.7-1mm),在超声“实时监控”下,一点点扎向目标:

l 针头的位置在屏幕上看得清清楚楚,就像玩“套圈游戏”,医生能精准控制针头走向,避开血管、气管等重要结构;

l 当针头到达“疑点”内部时,医生会轻轻抽一下针管,取一点点组织或细胞(少到肉眼几乎看不见),然后把针拔出来。

整个过程很快:表浅部位(甲状腺、乳腺)5-10分钟搞定,深部器官(肝、肾)也就15-20分钟,比做一次复杂的超声还快。

3.术后处理:贴个创可贴,该干啥干啥

穿刺结束后,医生会在针眼处贴个创可贴(甲状腺、乳腺穿刺)或纱布(深部穿刺),按压5-10分钟止血。除了深部穿刺可能需要观察半小时,表浅部位穿刺后,你就能自己走回病房或回家了,不用住院,也不影响吃饭、走路(只要别剧烈运动就行)。

有人担心“会不会捅破血管出血”,其实超声能清楚看到血管位置,医生会特意避开,加上针头很细,出血风险比抽血还低,顶多针眼处有点淤青,过几天就消了。

三、这些部位都能穿:从表浅到深部,超声都能“导航”

只要超声能看到的“疑点”,几乎都能做穿刺活检,常见的有这些部位:

1.表浅部位:最常见,也最方便

l 甲状腺:结节、肿块都能穿,超声看得特别清楚,还能避开颈部大血管,安全得很;

l 乳腺:不管是实性肿块还是囊性结节(里面有水),都能穿,甚至几毫米的小结节也能精准取到组织;

l 颈部/腋窝淋巴结:怀疑淋巴结肿大是炎症还是肿瘤转移时,穿一下就能明确。

这些部位穿刺后,当天就能正常上班(别做重体力活),基本不影响生活。

2.深部器官:有超声导航,也不用怕

l 肝脏:肝上的结节、占位性病变,超声能引导针头穿过腹壁,精准到达病灶,避开肝内大血管和胆囊;

l 肾脏:肾上的囊肿(怀疑有恶性变)、实性肿块,超声导航下穿刺,很少伤到肾实质;

l 前列腺:怀疑前列腺癌时,超声(经直肠超声更清楚)引导下穿刺前列腺组织,明确诊断。

深部穿刺后,医生可能会让你多喝水、多排尿,观察有没有出血(比如尿色变深),但大多数人都没啥不舒服。

四、穿刺活检后,这些事要注意:小细节别忽视

穿刺活检虽然创伤小,但术后护理没做好,可能会有点小麻烦(比如出血、感染),这些细节得记牢。

1.按压针眼:该用力就用力,别偷懒

穿刺结束后,医生会让你用手按住针眼处5-10分钟(表浅部位)或更长时间(深部器官),目的是止血。千万别觉得“不疼就没事”,偷偷松开手——按压不够,可能会形成血肿(皮下淤血鼓个包),虽然会慢慢吸收,但看着吓人,还可能疼几天。

2.当天别碰水,别做“体力活”

穿刺当天,针眼处别沾水(洗澡、洗脸时避开),避免感染;也别做剧烈运动或重体力活(比如提重物、跑步、打球),防止刚止住血的针眼又出血。

甲状腺穿刺后,别使劲咳嗽、大声说话(减少颈部活动);乳腺穿刺后,别总摸或揉那个地方;肝穿刺后,当天最好别爬楼梯、弯腰。

3.少数人可能有点“小反应”,别慌

l 针眼处有点疼或酸胀:正常现象,就像磕了一下,1-2天就好,不用吃止痛药;

l 有点皮下淤青:就像摔了一跤的淤青,1-2周会自己消,别担心;

l 极少数人会出血或感染:如果针眼处流血不止、肿得越来越大,或发烧、疼痛加剧,赶紧去医院,医生会处理(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五、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医生来解答

1.穿刺会不会让“坏东西”扩散?

这是很多人最担心的问题,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穿刺会导致肿瘤扩散。因为用的针很细,取的组织很少,而且医生操作规范,拔针时会封堵针道,几乎不会让肿瘤细胞跑出来。相反,不做穿刺就没法明确诊断,耽误治疗才更危险。

2.穿刺结果是良性,是不是就没事了?

大部分情况下是,但少数良性结节也可能“变”(比如不典型增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让你定期复查(比如3-6个月做一次超声),观察变化。别觉得“良性就万事大吉”,该复查还得复查。

3.一次穿刺没取到足够组织,是不是白做了?

有时候因为结节太小、位置特殊,可能一次没取到足够的组织,医生会建议“再穿一次”。这不是医生技术不好,而是“目标太狡猾”(比如结节里全是水,没多少实质组织),再穿一次成功率就很高了,别抵触。

结语:穿刺活检不可怕,它是帮你“明确诊断”的好帮手

对需要做穿刺活检的人来说,它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医生的“精准诊断工具”。没有它,很多疾病就没法明确,治疗也会走弯路。

下次再听到“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别慌——它就像“带导航的细针去取点东西”,创伤小、精准度高,还能帮你明确诊断。配合医生做好每一步,拿到结果后该观察观察、该治疗治疗,心里反而更踏实。毕竟,知道问题在哪,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不是吗?

(杨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超声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